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

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一、导论第8-12页
    (一) 选题依据第8-9页
    (二) 文献综述第9-10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(四) 创新与不足第11-12页
二、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基础理论第12-19页
    (一)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界定及特征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界定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(二)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侵权的特殊性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侵害行为的易发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 侵害主体的虚拟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3. 侵害手段的隐蔽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4. 侵害后果的严重性第16页
    (三)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保护权利财产属性的需求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填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的需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第18-19页
三、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分析第19-27页
    (一) 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 立法保护方面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 行政监管方面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 权利救济方面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 普法机制方面第22-23页
    (二)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 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 监督机制不健全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 纠纷解决途径不通畅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较低第25-27页
四、域外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及经验借鉴第27-33页
    (一) 欧盟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制度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 欧盟数据保护法的演变过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 欧盟的数据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机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 欧盟的数据保护法的特点第28页
    (二) 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 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领域相关立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 美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特点第29页
    (三) 域外经验的借鉴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保护的主体全面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 监管制度健全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 法律救济制度完善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 注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第32-33页
五、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措施第33-40页
    (一) 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立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完善现有的立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制定统一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法第34-35页
    (二)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信息安全监管第35-36页
    (三)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 设立互联网金融服务督查专员制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 设立网上消费者隐私权纠纷调解机构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 健全互联网金融消费纠纷解决仲裁制度第38页
    (四) 引导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第38-40页
结语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致谢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后罪审理中前罪罚金刑未执行完毕的处理模式研究
下一篇: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