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关键词阐述 | 第9-11页 |
1.2.1 公务员 | 第9-10页 |
1.2.2 基层公务员 | 第10页 |
1.2.3 人力资本 | 第10页 |
1.2.4 隐性人力资本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3.1 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 | 第11页 |
1.3.2 隐性人力资本 | 第11-14页 |
1.3.3 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 | 第14-15页 |
1.3.4 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5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2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7-25页 |
2.1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人力资本现状 | 第17-19页 |
2.1.1 建平县自然概况 | 第17页 |
2.1.2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人力资本现状分析 | 第17-19页 |
2.2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| 第19-21页 |
2.2.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| 第19页 |
2.2.2 调查问卷设计 | 第19-20页 |
2.2.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3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存在问题 | 第21-23页 |
2.3.1 对隐性人力资本培养重视性不足 | 第21-22页 |
2.3.2 缺少多样化的隐性人力资本培养模式 | 第22页 |
2.3.3 基层公务员培训对隐形人力资本培养未能发挥作用 | 第22-23页 |
2.4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的影响因素 | 第23-25页 |
2.4.1 基层公务员个人因素 | 第23页 |
2.4.2 国家制度因素 | 第23-24页 |
2.4.3 基层工作环境因素 | 第24-25页 |
3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及改进方案 | 第25-34页 |
3.1 国内外其他群体隐性人力资本培养经验借鉴 | 第25-29页 |
3.1.1 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培养的经验 | 第25-27页 |
3.1.2 企业高管人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的经验 | 第27页 |
3.1.3 国外基层公务员人力资本培养的经验 | 第27-29页 |
3.2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模式的改进方案 | 第29-32页 |
3.2.1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主旨 | 第29-30页 |
3.2.2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阶段性目标 | 第30页 |
3.2.3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基本培养思路 | 第30-32页 |
3.3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改进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3.1 政治可行性 | 第32-33页 |
3.3.2 经济可行性 | 第33页 |
3.3.3 制度可行性 | 第33-34页 |
4 建平县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的对策 | 第34-39页 |
4.1 创新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方式 | 第34-36页 |
4.1.1 创新型课堂讲授式 | 第34-35页 |
4.1.2 在职培训 | 第35页 |
4.1.3 自主学习 | 第35页 |
4.1.4 学徒辅导制 | 第35页 |
4.1.5 岗位轮换 | 第35-36页 |
4.2 政府对基层公务员隐性人力资本培养提供支持性环境 | 第36-38页 |
4.2.1 建立政府基层公务员的交流平台 | 第36页 |
4.2.2 建立健全合理的法规机制 | 第36-37页 |
4.2.3 建立健全合理的资金保障机制 | 第37-38页 |
4.3 创新完善基层公务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| 第38-39页 |
4.3.1 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 | 第38页 |
4.3.2 营造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职业发展文化 | 第38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录A 调查问卷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