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异形复杂高层项目的数值风洞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24页 |
1.1 背景 | 第17-19页 |
1.1.1 环境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1.2 技术背景 | 第18-19页 |
1.1.3 工程背景 | 第19页 |
1.2 数值风洞发展进程及现状 | 第19-22页 |
1.2.1 定常风 | 第20页 |
1.2.2 非定常风 | 第20-22页 |
1.2.3 小结 | 第22页 |
1.3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中、美、欧、日平均风速/风压的对比 | 第24-62页 |
2.1 风荷载标准值表达式的对比 | 第24-33页 |
2.1.1 中国规范 | 第25页 |
2.1.2 美国规范 | 第25-27页 |
2.1.3 欧洲规范 | 第27-30页 |
2.1.4 日本规范 | 第30-31页 |
2.1.5 汇总对比 | 第31-33页 |
2.2 基本风速和风压 | 第33-39页 |
2.2.1 风速的平均时距对比 | 第33-35页 |
2.2.2 信号采集的环境标准对比 | 第35-36页 |
2.2.3 重现期及保证率的分析与对比 | 第36-38页 |
2.2.4 四国基本风速和基本风压的转换 | 第38-39页 |
2.3 风剖面及相关系数的对比 | 第39-52页 |
2.3.1 风剖面函数的对比 | 第39-44页 |
2.3.2 环境类别的对比 | 第44-46页 |
2.3.3 基本风速剖面形状的对比 | 第46-52页 |
2.4 风压系数的对比 | 第52-60页 |
2.4.1 矩形平面 | 第54-60页 |
2.4.2 扇形平面 | 第60页 |
2.5 本章总结 | 第60-62页 |
第三章 CFD数值模拟技术及可靠性分析 | 第62-97页 |
3.1 流体计算域的设计 | 第62-64页 |
3.2 湍流模型对比 | 第64-69页 |
3.2.1 直接数值模拟法(DNS) | 第65页 |
3.2.2 大涡模拟法(LES) | 第65页 |
3.2.3 雷诺平均法(RANS) | 第65-69页 |
3.3 近壁面处理方法及其网格要求 | 第69-71页 |
3.4 数值风洞可靠性验证及相关研究 | 第71-96页 |
3.4.1 CAARC标模简介 | 第72-73页 |
3.4.2 传统物理风洞经验的利用 | 第73-74页 |
3.4.3 以往CAARC数值模拟的总结 | 第74-75页 |
3.4.4 CAARC标模试验设计 | 第75-81页 |
3.4.5 风速及湍流强度校核 | 第81-82页 |
3.4.6 试验方案的模拟精度校核及分析 | 第82-86页 |
3.4.7 不同对流项格式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3.4.8 建筑周边网格密度的影响性研究 | 第87-89页 |
3.4.9 建筑表面网格尺寸的相关性研究 | 第89-90页 |
3.4.10 SST和RSM湍流模型的精度对比 | 第90-91页 |
3.4.11 风速、雷诺数及y~+值的影响研究 | 第91-92页 |
3.4.12 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分布 | 第92-95页 |
3.4.13 数值风洞模拟建议 | 第95-96页 |
3.5 本章总结 | 第96-97页 |
第四章 基于惠州金山湖项目的数值风洞研究 | 第97-133页 |
4.1 工程概况及风向定义 | 第98-100页 |
4.2 中规近似算法 | 第100-101页 |
4.3 日规近似算法 | 第101-103页 |
4.4 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| 第103-104页 |
4.5 流域设计及网格划分 | 第104-106页 |
4.6 风速及湍流强度校核 | 第106-107页 |
4.7 模拟精度分析 | 第107-108页 |
4.8 平均风压模拟结果分析 | 第108-123页 |
4.8.1 风压转换说明 | 第109页 |
4.8.2 风压系数与体型系数 | 第109-111页 |
4.8.3 0°风向角平均风压分析 | 第111-115页 |
4.8.4 45°风向角平均风压分析 | 第115-119页 |
4.8.5 90°风向角平均风压分析 | 第119-123页 |
4.9 不同算法下平均风力对比 | 第123-127页 |
4.9.1 层风力范围定义 | 第123-124页 |
4.9.2 0°风向角 | 第124-125页 |
4.9.3 90°风向角 | 第125-127页 |
4.10 结构响应分析及对比 | 第127-132页 |
4.10.1 风振系数的对比 | 第127-128页 |
4.10.2 0°风向下结构响应对比 | 第128-129页 |
4.10.3 90°风向下结构响应对比 | 第129-130页 |
4.10.4 45°风向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| 第130-132页 |
4.11 本章结论 | 第132-133页 |
第五章 巽寮湾云顶山间项目的风载研究 | 第133-166页 |
5.1 工程概况 | 第133-135页 |
5.1.1 建筑外形 | 第133-134页 |
5.1.2 风速及风压换算 | 第134-135页 |
5.2 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| 第135-136页 |
5.3 流域设计及网格划分 | 第136-139页 |
5.3.1 流域设计 | 第136-137页 |
5.3.2 风向说明 | 第137页 |
5.3.3 网格方案 | 第137-139页 |
5.4 风速及湍流强度校核 | 第139-140页 |
5.5 模拟精度分析 | 第140-141页 |
5.6 各风向角平均风载分析 | 第141-155页 |
5.6.1 风压及风力转换说明 | 第141-142页 |
5.6.2 建筑区域编号 | 第142页 |
5.6.3 0度风向角 | 第142-144页 |
5.6.4 45度风向角 | 第144-145页 |
5.6.5 90度风向角 | 第145-146页 |
5.6.6 135度风向角 | 第146-148页 |
5.6.7 180度风向角 | 第148-150页 |
5.6.8 225度风向角 | 第150-151页 |
5.6.9 270度风向角 | 第151-153页 |
5.6.10 315度风向角 | 第153-155页 |
5.7 数值模拟与规范间的对比 | 第155-157页 |
5.8 悬挑板风载统计及分析 | 第157-158页 |
5.9 各风向下结构位移响应分析 | 第158-165页 |
5.9.1 风振系数的求解与对比 | 第158-159页 |
5.9.2 结构求解软件及荷载说明 | 第159-160页 |
5.9.3 结构位移分析 | 第160-162页 |
5.9.4 层间位移角分析 | 第162-163页 |
5.9.5 位移比分析 | 第163-165页 |
5.10 本章结论 | 第165-1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66-169页 |
全文总结 | 第166-168页 |
展望 | 第168-1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9-174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| 第174-176页 |
致谢 | 第1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