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特殊分区规划论文

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滨水空间研究与设计--以湘湖新城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7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转变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转变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小结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城镇一体化背景下杭州萧山区湘湖新城的建设与发展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杭州萧山区特征第9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当地特色景观组成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区域人文景观的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选择湘湖旅游度假村滨江空间设计的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概念辨析第15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滨水地带再规划的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滨水地带再规划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小结第16-17页
第二章 历史和资源—湘湖旅游度假区周边乡土景观形成的基础第17-19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—兴修水利的原因第17页
    2.2 地方文化—基于水利基础设施和围垦产生的农耕文化第17-18页
    2.3 水利农耕角色的转变第18页
    2.4 农耕文化形态的转变第18页
    2.5 城市化进程下的城镇规划和城镇重写第18-19页
第三章 景观要素的提取—乡土人文景观的特性提取和再组织第19-20页
    3.1 普遍性和独特性第19页
    3.2 单一元到多元化第19页
    3.3 形式和组织第19-20页
第四章 滨水景观生成和更新模式—新城滨江空间景观的生成逻辑第20-22页
    4.1 设计理念提出第20页
    4.2 设计目标定位第20页
    4.3 规划设计原则第20-21页
    4.4 设计发展策略第21-22页
第五章 案例分析第22-34页
    5.1 芝加哥滨河公园设计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建设背景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项目概况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获得的经验与思考第24-25页
    5.2 吴淞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项目概况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获得的经验与思考第27页
    5.3 多伦多中央滨水公园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项目建设背景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项目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获得的经验与思考第29页
    5.4 阿姆斯特丹辛克尔群岛景观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项目建设背景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项目概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获得的经验与思考第31页
    5.5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项目建设背景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项目概况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获得的经验与思考第33-34页
第六章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滨水空间研究与设计——以湘湖新城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为例第34-42页
    6.1 项目概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项目建设背景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发展定位第34-35页
    6.2 设计依据第35页
    6.3 规划设计原则及目标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规划设计原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规划设计目标第36-37页
    6.4 设计思路第37页
    6.5 方案介绍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景观结构与分区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1.1. 入口综合景观区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1.2. 山地景观区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1.3. 草地花带景观区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1.4. 雪松草坪景观区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1.5. 自然生境景观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1.6. 林田体验景观区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主要景观节点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2.1. 服务管理区集散广场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2.2. 彩枫花带和雪松草地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5.2.3 浮岛栈桥景观区第39页
    6.6 专项规划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植物景观规划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1.1 种植设计策略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1.2 种植设计原则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1.3 植物选择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1.4 植物配置说明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交通系统规划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2.1 道路系统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6.2.2 集散广场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生态设计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3页
个人简介第43-44页
校内导师简介第44-45页
校外导师简介第45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附录及其目录第47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北京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绿量的定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
下一篇:基于异形复杂高层项目的数值风洞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