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治疗方式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资料与方法 | 第12-16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12页 |
2.1.1纳入标准 | 第12页 |
2.1.2排除标准 | 第12页 |
2.2 诊断标准 | 第12页 |
2.3 临床分期与分组 | 第12-13页 |
2.4 资料收集 | 第13页 |
2.5 治疗方法 | 第13-14页 |
2.6 观察指标 | 第14-15页 |
2.6.1 近期疗效评价 | 第14页 |
2.6.2 远期疗效评价 | 第14页 |
2.6.3 毒副反应评价 | 第14-15页 |
2.6.4 体重指数(BMI) 5 | 第15页 |
2.6.5 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| 第15页 |
2.7 随访与统计学分析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7.1 随访 | 第15页 |
2.7.2 统计学分析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16-30页 |
3.1 临床特点 | 第16-18页 |
3.1.1 一般临床资料 | 第16-17页 |
3.1.2 临床表现 | 第17页 |
3.1.3 发病部位 | 第17-18页 |
3.2 不同治疗方式 | 第18页 |
3.3 疗效分析 | 第18-21页 |
3.3.1 近期疗效分析 | 第18-19页 |
3.3.2 毒副反应评价 | 第19页 |
3.3.3 远期疗效分析 | 第19-21页 |
3.3.3.1 总体情况 | 第19-21页 |
3.4 单因素预后分析 | 第21-29页 |
3.5 多因素预后分析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30-36页 |
4.1 临床表现 | 第30页 |
4.2 性别、年龄 | 第30-31页 |
4.3 病变部位 | 第31页 |
4.4 肿瘤细胞来源 | 第31-32页 |
4.5 PG-DLBCL的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 | 第32-33页 |
4.6 PG-DLBCL的预后 | 第33-36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36-37页 |
5.1 结论 | 第36页 |
5.2 不足与展望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2页 |
综述 | 第42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