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比例原则在宪法上的适用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引言 | 第12-16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6-20页 |
二、比例原则概述 | 第20-31页 |
(一) 比例原则的发展脉络与理论基础 | 第20-23页 |
1. 发展脉络 | 第20-21页 |
2. 比例原则的公法理论基础及其功能 | 第21-23页 |
(二) 比例原则的属性及结构 | 第23-31页 |
1. 比例原则的原则属性 | 第23-24页 |
2. 比例原则的释义学结构 | 第24-31页 |
三、宪法中比例原则的适用 | 第31-48页 |
(一) 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 | 第31-35页 |
1. 比例原则的传统适用范围 | 第32-33页 |
2. 比例原则适用范围的扩张 | 第33-35页 |
(二) 比例原则的适用次序 | 第35-39页 |
(三) 适用比例原则的审查标准 | 第39-42页 |
1. 审查标准的基本内容 | 第39-40页 |
2. 建立审查标准的实践性要求 | 第40-42页 |
(四) 对适用比例原则的批评与反驳 | 第42-48页 |
1. 内在性批评 | 第42-45页 |
2. 外部批评 | 第45-48页 |
四、比例原则在中国的适用之前展 | 第48-65页 |
(一) 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领域适用的概况 | 第48-50页 |
(二) 比例原则在我国宪法层面适用之前展 | 第50-65页 |
1. 比例原则在我国宪法位阶适用的必要性分析 | 第50-53页 |
2. 比例原则在我国宪法位阶适用的可能性分析 | 第53-55页 |
3. 对比例原则适用于宪法领域的建议与对策 | 第55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