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国家法、宪法论文

我国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绪论第12-15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第一章 我国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的历史发展第15-24页
    第一节 民国前后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的演变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民国前宪法宣誓主体范围定位模糊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民国后宪法宣誓主体范围初步明确第16-19页
    第二节 建国至今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的发展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建国后(1949年-2000年)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缓慢探索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现行(2000年后)宪法宣誓主体范围基本明确第20-24页
第二章 界定我国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的理论依据第24-35页
    第一节 界定宣誓主体范围的法治必然性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尊重宪法的需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依法治国的实践需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三 树立宪法权威的需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四 推进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需要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界定宣誓主体范围的现实必然性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坚定宣誓主体的信仰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打破宣誓主体官本位思想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巩固政府信用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四 治理宣誓主体腐败第33-35页
第三章 国内外宪法宣誓主体范围比较分析第35-43页
    第一节 国外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典型国家的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域外国家关于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的法律规定第37-39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内外宪法宣誓主体范围比较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确定理论基础不同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确定宪法宣誓主体模式不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忠于宪法的宣誓制度存在差异性第42-43页
第四章 现行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的现状第43-50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现行宣誓主体范围基本构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我国宪法宣誓人员的构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国家公职人员具体范围第43-44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宣誓主体构成的合理性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符合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契合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 融合我国的文化背景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四 利于依法治国的实施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五 利于提高全民宪法意识第46页
    第三节 我国宣誓主体构成中存在的问题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宣誓主体范围不完备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宣誓主体范围过于宽泛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宣誓主体的分散性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四 宣誓主体缺乏监督主体第48-50页
第五章 我国现行宪法宣誓主体范围的完善路径第50-55页
    第一节 培养具体宣誓主体和公民的宪法情结第50-51页
    第二节 完善宣誓主体具体范围第51-52页
    第三节 以宪法明文规定形式予以明确第52-54页
    第四节 制定《宪法宣誓法》第54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9页
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9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PPP(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)项目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
下一篇:论比例原则在宪法上的适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