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--脂肪族化合物(无环化合物)的生产论文--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--羧酸的功能衍生物论文

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 绪论第15-49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 1.2 抗坏血酸及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简介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抗坏血酸的结构及性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抗坏血酸的应用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结构及性质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应用研究概况第18-21页
    1.3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化学合成技术研究进展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酶催化合成技术研究进展第25-29页
    1.4 酶催化合成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动力学研究进展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催化合成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动力学模型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酶催化合成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动力学研究现状第35-36页
    1.5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抗氧化机理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现状第38-39页
    1.6 本文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9-41页
    1.7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4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1-49页
2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及产品表征第49-69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50-51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合成及定量分析方法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分离及纯化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表征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合成及定量分析结果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分离及纯化结果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表征结果第59-6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6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7-69页
3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影响因素研究第69-85页
    3.1 反应溶剂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方法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3.2 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方法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3.3 脂肪酶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方法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3.4 D-异抗坏血酸浓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实验方法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3.5 底物摩尔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实验方法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 3.6 4A分子筛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实验方法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3.7 摇床转速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实验方法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8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2-85页
4 响应面优化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工艺条件第85-115页
    4.1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癸酸酯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第85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响应面优化设计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响应面优化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第85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响应面优化结果及模型验证第91页
    4.2 响应面优化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工艺条件的研究第91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响应面优化设计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响应面优化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工艺条件对酶催化反应的交互影响作用分析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响应面优化结果及模型验证第96-97页
    4.3 响应面优化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工艺条件的研究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响应面优化设计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响应面优化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工艺条件对酶催化反应的交互影响作用分析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响应面优化结果及模型验证第100-101页
    4.4 响应面优化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硬脂酸酯工艺条件的研究第10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响应面优化设计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响应面优化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第101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工艺条件对酶催化反应的交互影响作用分析第106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响应面优化结果及模型验证第112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112-11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3-115页
5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动力学研究第115-142页
    5.1 实验部分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验仪器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实验方法第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分析方法第116-117页
    5.2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反应动力学模型第117-118页
    5.3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癸酸酯的反应动力学第118-12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动力学模型参数求取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动力学模型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第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动力学模型比较第122-123页
    5.4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月桂酸酯的反应动力学第123-12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动力学模型参数求取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动力学模型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动力学模型比较第128-129页
    5.5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反应动力学第129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动力学模型参数求取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动力学模型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动力学模型比较第133-134页
    5.6 酶催化合成D-异抗坏血酸硬脂酸酯的反应动力学第134-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34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动力学模型参数求取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动力学模型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第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动力学模型比较第138-139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39-14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40-142页
6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第142-156页
    6.1 实验材料第142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142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实验仪器第144页
    6.2 实验方法第144-1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方法第144-1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能力测定方法第1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测定方法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还原能力测试方法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延缓油脂自动氧化实验方法第148页
    6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48-15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清除羟自由基的实验结果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实验结果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实验结果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还原能力测试结果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D-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延缓油脂自动氧化实验结果第152-153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53-15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54-156页
7 结论及工作展望第156-160页
    7.1 本文结论第156-158页
    7.2 工作展望第158-160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0-161页
致谢第161页

论文共1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特征及驱动力研究
下一篇:吡啶乙醇类双[N,O]环钯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