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化工过程(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)论文--分离过程论文--新型分离法论文

超滤膜界面性质和溶液环境对海藻酸钠膜污染行为的影响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28页
    1.1 超滤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超滤膜污染的定义及形成机理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膜界面性质对膜污染影响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溶液环境对膜污染的影响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污染物成分对膜污染的影响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海藻酸钠的膜污染行为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海藻酸钠的性质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海藻酸钠膜污染的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3 膜污染行为分析和表征方法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理论分析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数学分析模型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仪器表征与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1.4 课题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0-2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22-28页
2 实验部分第28-38页
    2.1 试剂与仪器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试剂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仪器第29页
    2.2 海藻酸钠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海藻酸钠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与溶液环境的关系第29-30页
    2.3 超滤膜界面性质的表征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超滤膜的制备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超滤膜结构参数的测定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超滤膜界面性质的测定第30-31页
    2.4 膜污染行为评价与分析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XDLVO理论预测及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超滤过程的膜污染数学分析模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膜污染行为的微观表征第35-3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6-38页
3 膜材质对SA膜污染行为的影响第38-4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8页
    3.2 SA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第38页
    3.3 超滤膜的界面性质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CA、PES和PVDF超滤膜的组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A、PES和PVDF超滤膜的结构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CA、PES和PVDF超滤膜的微观形貌第39-40页
    3.4 XDLVO理论对SA膜污染的预测及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3.5 SA过滤膜污染的数学模型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比通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膜污染指数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膜污染阻力分析模型第43页
    3.6 SA膜污染的微观现象第43-44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5-46页
4 溶液环境对SA在亲/疏水性PVDF超滤膜的污染行为影响第46-5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4.2 溶液环境对SA理化性质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pH值对SA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共存金属离子对SA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4.3 PVDF超滤膜的界面性质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VDF超滤膜的组成和结构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PVDF超滤膜的微观形貌第49页
    4.4 XDLVO理论对SA膜污染的预测及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4.5 SA过滤膜污染的数学模型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比通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膜污染指数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膜阻力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4.6 XDLVO理论预测和数学模型的相关性研究第54页
    4.7 SA膜污染的微观表征第54-57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8-59页
5 共存污染物对SA膜污染行为的影响第59-81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9页
    5.2 HA和BSA对SA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的影响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HA和BSA对SA溶液zeta电位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HA和BSA对SA粒径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5.3 超滤膜的制备与表征第61页
    5.4 SA+HA混合体系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XDLVO理论预测SA+HA混合体系对超滤膜污染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SA+HA混合体系过滤膜污染的数学模型分析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XDLVO理论预测与数学模型的相关性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SA+HA混合体系膜污染行为观察第68-69页
    5.5 SA+BSA混合体系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第69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XDLVO理论对SA膜污染的预测及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SA+BSA混合体系过滤膜污染的数学模型分析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XDLVO理论预测与数学模型的相关性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SA+BSA混合体膜污染行为观察第77-79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79-8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0-81页
6 结论与展望第81-83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81-82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82-83页
致谢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艾盛电动汽车外观造型设计研究
下一篇:再生混凝土性能的BP神经网络预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