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盛电动汽车外观造型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项目背景 | 第13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1.2 课题来源 | 第13-14页 |
1.3 项目的工作流程 | 第14页 |
1.4 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设计报告要求和评估 | 第16-19页 |
2.1 甲方项目任务要求书 | 第16-17页 |
2.2 项目要求书的评估和分析 | 第17页 |
2.3 项目进程与设计成果规划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电动车产品的前期调研 | 第19-38页 |
3.1 电动汽车的发展史概述 | 第19-20页 |
3.2 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| 第20-22页 |
3.3 电动汽车造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| 第22-25页 |
3.3.1 汽车造型的演变概述 | 第22-23页 |
3.3.2 电动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 | 第23-25页 |
3.4 影响造型设计的主要因素 | 第25-28页 |
3.4.1 体量 | 第25-27页 |
3.4.2 形面 | 第27页 |
3.4.3 图形 | 第27-28页 |
3.5 国内外典型样本的造型分析与借鉴 | 第28-33页 |
3.5.1 欧美品牌电动车造型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5.2 日韩品牌电动车造型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5.3 本土品牌电动汽车造型分析 | 第32页 |
3.5.4 总结与借鉴 | 第32-33页 |
3.6 电动汽车造型的新趋势 | 第33-35页 |
3.6.1 电动汽车造型局部特征新趋势 | 第33-35页 |
3.6.2 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| 第35页 |
3.7 艾盛电动汽车的设计定位 | 第35-38页 |
第4章 电动车设计方案及评审 | 第38-60页 |
4.1 第一轮备选方案及评审反馈 | 第38-43页 |
4.1.1 草图的重要性 | 第38页 |
4.1.2 初期体量、形面与图形探索 | 第38-39页 |
4.1.3 第一轮方案草图 | 第39-41页 |
4.1.4 第一轮方案二维效果图 | 第41-42页 |
4.1.5 本人的二维效果图方案及说明 | 第42-43页 |
4.1.6 第一轮方案的反馈意见 | 第43页 |
4.1.7 第二轮方案的设计方向 | 第43页 |
4.2 第二轮方案设计及评审反馈 | 第43-48页 |
4.2.1 第二轮方案草图 | 第43-45页 |
4.2.2 第二轮所有提交方案 | 第45-46页 |
4.2.3 第二轮本人提交方案与设计说明 | 第46-47页 |
4.2.4 第二轮方案的评审及反馈意见 | 第47-48页 |
4.3 数字模型制作和评估 | 第48-52页 |
4.3.1 数字模型的重要性 | 第48-49页 |
4.3.2 所有备选方案构建数字模型 | 第49-50页 |
4.3.3 所有备选数字模型方案评估 | 第50-52页 |
4.3.4 甲方验证反馈及最终方案 | 第52页 |
4.4 工程与造型的对接 | 第52-58页 |
4.4.1 工程与造型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4.4.2 工程与造型的对接 | 第53-56页 |
4.4.3 数字模型方案细化 | 第56-58页 |
4.5 冻结版UG模型、效果图展示 | 第58-59页 |
4.6 实物模型图展示 | 第59-60页 |
第5章 项目总结 | 第60-63页 |
5.1 项目流程总结 | 第60页 |
5.2 对个人方案设计的反思及体会 | 第60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附录A (展板效果图) | 第70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