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4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| 第11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综述 | 第13-20页 |
2.1 ROP发病机理 | 第13-14页 |
2.1.1 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成熟 | 第13页 |
2.1.2 ROP病理“两阶段” | 第13-14页 |
2.2 ROP发生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及血小板体积 | 第14-16页 |
2.2.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 | 第14-15页 |
2.2.2 促红细胞生成素 | 第15页 |
2.2.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-1 | 第15-16页 |
2.2.4 平均血小板体积 | 第16页 |
2.3 抗VEGF药物治疗 | 第16-19页 |
2.4 结语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资料与方法 | 第20-22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20-21页 |
3.1.1 诊断标准 | 第20页 |
3.1.2 治疗方法 | 第20页 |
3.1.3 ROP早产儿 | 第20页 |
3.1.4 无ROP早产儿 | 第20-21页 |
3.1.5 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3.2 仪器与方法 | 第21页 |
3.2.1 仪器 | 第21页 |
3.2.2 方法 | 第21页 |
3.3 统计学方法 | 第21-22页 |
第4章 结果 | 第22-29页 |
4.1 雷珠单抗治疗ROP疗效观察 | 第22-25页 |
4.1.1 一般资料 | 第22页 |
4.1.2 ROP转归情况 | 第22-25页 |
4.1.3 单次注药术后3周内ROP变化情况 | 第25页 |
4.2 与ROP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| 第25-29页 |
4.2.1 一般资料 | 第25-26页 |
4.2.2 ROP组、无ROP组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 | 第26-28页 |
4.2.3 ROP组、无ROP组临床多因素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5章 讨论 | 第29-33页 |
5.1 注药术后病变转归及术后3周内ROP变化情况 | 第29-32页 |
5.2 与ROP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| 第32-33页 |
5.2.1 胎龄,出生体重 | 第32页 |
5.2.2 多胎,输血,贫血 | 第32-33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42页 |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