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一 引言 | 第8-10页 |
| 二 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| 第10-20页 |
| (一)财产性利益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(二)财产性利益外延 | 第11-12页 |
| 1、财产性利益与无形财产 | 第11-12页 |
| 2、财产性利益和无体物 | 第12页 |
| (三)抢劫财产性利益的定性 | 第12-16页 |
| 1、不付费食宿 | 第12-13页 |
| 2、抢劫债权凭证 | 第13-15页 |
| 3、迫使提供劳务 | 第15-16页 |
| (四)学说争议 | 第16-17页 |
| 1、否定说 | 第16-17页 |
| 2、肯定说 | 第17页 |
| 3、折中说 | 第17页 |
| (五)抢劫财产性利益之我见 | 第17-20页 |
| 三 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| 第20-33页 |
| (一)不动产的财产属性 | 第20-21页 |
| (二)抢劫不动产行为界定 | 第21-24页 |
| 1. 不动产的划分标准 | 第21-22页 |
| 2. 不动产的特点及分类 | 第22-23页 |
| 3. 刑法中的不动产 | 第23-24页 |
| (三)抢劫不动产的行为方式 | 第24-25页 |
| 1. 强行控制型 | 第24页 |
| 2. 强制转让型 | 第24-25页 |
| (四)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罪犯罪对象的理论争议 | 第25-27页 |
| 1、肯定说 | 第25-26页 |
| 2、否定说 | 第26页 |
| 3、折中说 | 第26-27页 |
| (五)对主观点的评析 | 第27-33页 |
| 1、对折中说的评析 | 第27页 |
| 2、对否定说各学说的评析 | 第27-31页 |
| 3、肯定说的合理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四 虚拟财产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| 第33-42页 |
| (一)虚拟财产的定义及法律属性 | 第33-36页 |
| 1、虚拟财产的定义 | 第33-35页 |
| 2. 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| 第35-36页 |
| (二)抢劫虚拟财产的行为方式 | 第36-37页 |
| 1、虚拟财产的现实抢劫 | 第36页 |
| 2、虚拟财产的虚拟抢劫 | 第36-37页 |
| (三)抢劫虚拟财产的行为定性的学说 | 第37-38页 |
| 1、无罪论 | 第37页 |
| 2、计算机犯罪论 | 第37-38页 |
| 3、抢劫罪论 | 第38页 |
| (四)抢劫虚拟财产以抢劫罪论的合理性 | 第38-42页 |
| 1. 虚拟财产成为抢劫对象的现实基础:具有现实价值 | 第38-39页 |
| 2. 虚拟财产成为抢劫对象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3. 虚拟抢劫也属于抢劫行为 | 第40-42页 |
| 五 结语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