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8页 |
1.1 砷与砷污染 | 第13-15页 |
1.1.1 砷的性质与毒性 | 第13页 |
1.1.2 水环境中的砷 | 第13-14页 |
1.1.3 砷污染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 砷污染治理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2.1 沉淀法 | 第15页 |
1.2.2 膜技术法 | 第15-16页 |
1.2.3 离子交换法 | 第16页 |
1.2.4 生物法 | 第16页 |
1.2.5 吸附法 | 第16-17页 |
1.3 二氧化钛概述 | 第17-21页 |
1.3.1 二氧化钛在水污染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3.2 二氧化钛在除砷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3.3 二氧化钛改性复合材料 | 第19-21页 |
1.4 石墨烯 | 第21-24页 |
1.4.1 石墨烯结构与特性 | 第21-22页 |
1.4.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4.3 石墨烯除砷的应用 | 第24页 |
1.5 壳聚糖 | 第24-27页 |
1.5.1 壳聚糖结构与特性 | 第24-25页 |
1.5.2 壳聚糖的改性 | 第25-26页 |
1.5.3 壳聚糖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1.6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TiO_2/壳聚糖/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粒制备及表征 | 第28-38页 |
2.1 引言 | 第28-29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9-31页 |
2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9-30页 |
2.2.2 氧化石墨制备 | 第30页 |
2.2.3 二氧化钛 /壳聚糖 /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粒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2.2.4 二氧化钛 /壳聚糖 /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粒的表征 | 第31页 |
2.2.5 TiO_2/ 壳聚糖 /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粒制备条件影响实验 | 第31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6页 |
2.3.1 氧化石墨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2.3.2 二氧化钛 /壳聚糖 /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粒表征 | 第32-34页 |
2.3.3 氧化石墨烯投料量 | 第34-35页 |
2.3.4 复合微粒的粒径 | 第35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3章 TiO_2/壳聚糖/氧化石墨烯去除水中AS(Ⅲ)研究 | 第38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3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8-41页 |
3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38-39页 |
3.2.2 As(Ⅲ )吸附试验 | 第39-40页 |
3.2.3 砷的测量 | 第40-41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8页 |
3.3.1 吸附动力学 | 第41-43页 |
3.3.2 吸附等温线 | 第43-45页 |
3.3.3 溶液pH值的影响 | 第45页 |
3.3.4 吸附剂的再生利用 | 第45-46页 |
3.3.5 干扰离子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3.6 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| 第47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TiO_2/壳聚糖/氧化石墨烯去除水中AS(V)研究 | 第49-56页 |
4.1 引言 | 第49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4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49-50页 |
4.2.2 As(V) 吸附试验 | 第50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5页 |
4.3.1 吸附动力学 | 第50-52页 |
4.3.2 吸附等温线 | 第52-53页 |
4.3.3 溶液pH值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录A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)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