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3页 |
1.1 缘起 | 第15-17页 |
1.1.1 长沙道林古镇的美化 | 第15-16页 |
1.1.2 对城镇美化价值的思考 | 第16-17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对象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问题 | 第19-20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框架 | 第20-23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1.5.2 研究框架 | 第20-23页 |
第2章 城市美化的历史及理论简述 | 第23-31页 |
2.1 两个历史故事 | 第23-28页 |
2.1.1 欧洲巴洛克城市设计 | 第23-27页 |
2.1.2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 | 第27-28页 |
2.2 四个相关理论 | 第28-30页 |
2.2.1 交往与空间 | 第28页 |
2.2.2 街道美学 | 第28-29页 |
2.2.3 拼贴城市 | 第29页 |
2.2.4 艺术城市 | 第29-30页 |
2.3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由道林镇的美化初探故事理论 | 第31-57页 |
3.1 机缘:三个梦想家的结盟 | 第31-33页 |
3.1.1 政治家的直觉 | 第31页 |
3.1.2 建筑师的畅想 | 第31-33页 |
3.1.3 电影人的的介入 | 第33页 |
3.2 存在:道林镇的前世今生 | 第33-39页 |
3.2.1 地理、交通、区位 | 第33-34页 |
3.2.2 历史沿革 | 第34页 |
3.2.3 街巷格局 | 第34-35页 |
3.2.4 建筑现状 | 第35-39页 |
3.3 编剧:五个大篇章与三个小故事 | 第39-42页 |
3.3.1 故事的底色 | 第40页 |
3.3.2 五个大篇章 | 第40-41页 |
3.3.3 三个小故事 | 第41-42页 |
3.4 搭台唱戏:道林镇区的美化过程 | 第42-54页 |
3.4.1 选角:脸谱的搜集 | 第42-44页 |
3.4.2 变脸:脸谱的植入 | 第44-50页 |
3.4.3 桥段/转场:故事的联结 | 第50-54页 |
3.5 小结 | 第54-57页 |
第4章 故事理论的建构及应用 | 第57-81页 |
4.1 故事理论概述 | 第57-64页 |
4.1.1 理念辨析:故事还是叙事 | 第57-59页 |
4.1.2 渊源之一:当建筑物遇到故事 | 第59-61页 |
4.1.3 渊源之二:优秀的建筑师爱讲故事 | 第61-63页 |
4.1.4 方法概述:画脸谱的拿来主义 | 第63-64页 |
4.2 故事理论在城镇美化中的应用探究——讲故事与画脸谱 | 第64-79页 |
4.2.1 寻找故事,搜索脸谱 | 第65-66页 |
4.2.2 选择故事,设计脸谱 | 第66-68页 |
4.2.3 表达故事,植入脸谱 | 第68-79页 |
4.3 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5章 当下中国城镇美化价值的再思考 | 第81-89页 |
5.1 城镇美化的本质、局限与价值 | 第81-84页 |
5.2 对主流学者关于城镇美化之批评的再思考 | 第84-88页 |
5.3 小结 | 第88-89页 |
结论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5页 |
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目录 | 第95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