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

宽带高效线性射频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8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8-19页
    1.2 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第19-22页
    1.3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第22-24页
第二章 宽带高效线性射频技术现状第24-41页
    2.1 高效功率放大器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开关类功率放大器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包络消除与恢复功率放大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LINC功率放大器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多合体功率合成放大器第30-31页
    2.2 峰均比抑制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概率类算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编码类算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信号畸变算法第33页
    2.3 线性化技术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反馈线性化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前馈线性化技术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第36-38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38-41页
第三章 宽带非对称多合体功率合成放大器第41-63页
    3.1 负载调制带宽特性第41-44页
    3.2 宽带非对称多合体功率合成放大器第4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非对称多合体的工作机制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宽带非对称多合体功率合成放大器的设计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性能仿真第54-56页
    3.3 宽带多合体功率合成放大器的失真第56-62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62-63页
第四章 宽带信号峰值对消峰均比抑制第63-7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3页
    4.2 峰值对消降低峰均比第63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信号模型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峰值对消算法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最优化限幅滤波(OICF)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峰值对消(PC-PAPR)算法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3 性能分析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4 复杂度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数值仿真第73-77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77-79页
第五章 宽带信号数字预失真第79-108页
    5.1 功率放大器逆函数预失真算法第7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模型识别的预失真工作机制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功率放大器模型识别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预失真模型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性能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数值仿真第87-90页
    5.2 反馈通道的带宽对数字预失真的影响第90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系统模型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反馈通道的带宽对功率放大器模型识别影响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反馈通道的带宽对预失真影响性能分析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数值仿真第94-96页
    5.3 窄带反馈宽带预失真第96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系统模型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反卷积预失真第97-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1 滤波信号的还原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2 预失真模型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数值仿真第102-106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06-108页
第六章 宽带高效线性射频关键技术验证第108-129页
    6.1 验证平台硬件组成第108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算法处理平台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宽带小信号射频前端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宽带高效功率放大器第112-1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1.3.1 关键性能指标第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1.3.2 多合体功率合成放大器仿真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1.3.3 功率放大器实现第115-118页
    6.2 算法实现第118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峰均比抑制实现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数字预失真算法实现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2.1 MicroBlaze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2.2 数字预失真器第123-124页
    6.3 宽带高效线性射频前端验证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验证平台第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测试结果第125-128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128-129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29-133页
    7.1 本文贡献第129-131页
    7.2 后续工作展望第131-133页
致谢第133-134页
参考文献第134-14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46-148页

论文共1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扫描光刻系统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太赫兹新型慢波结构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