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混沌序列的SDN地址跳变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9-11页 |
1.2.1 SDN背景及发展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地址跳变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1-13页 |
2 混沌序列的介绍 | 第13-27页 |
2.1 混沌的概述 | 第13-15页 |
2.2 常见混沌映射介绍 | 第15-18页 |
2.3 双Logistic映射耦合算法简介 | 第18-22页 |
2.4 序列随机性及测试原理 | 第22-24页 |
2.4.1 序列随机性定义 | 第22页 |
2.4.2 序列随机性的判断 | 第22-23页 |
2.4.3 序列随机性的测试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5 混沌序列的归一化 | 第24-25页 |
2.6 由混沌序列生成地址跳变规则 | 第25-26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SDN地址跳变的研究 | 第27-48页 |
3.1 SDN架构介绍 | 第27-30页 |
3.1.1 SDN的定义 | 第27-28页 |
3.1.2 SDN网络体系结构 | 第28-30页 |
3.2 OpenFlow协议简介 | 第30-34页 |
3.2.1 OpenFlow原理 | 第30-33页 |
3.2.2 OpenFlow通信流程 | 第33-34页 |
3.3 地址跳变技术介绍 | 第34-35页 |
3.4 基于混沌序列的SDN地址跳变流程 | 第35-39页 |
3.4.1 SDN系统架构模型 | 第35-37页 |
3.4.2 地址跳变流程 | 第37-39页 |
3.5 跳变规则的随机性测试 | 第39-46页 |
3.5.1 NIST随机性测试简介 | 第39-41页 |
3.5.2 生成待测序列 | 第41-43页 |
3.5.3 序列测试判定方案 | 第43页 |
3.5.4 序列测试及其结果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6 地址跳变丢包问题研究 | 第46-47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地址跳变方案的仿真测试 | 第48-56页 |
4.1 Mininet测试平台简介 | 第48页 |
4.2 Mininet系统架构 | 第48-50页 |
4.3 测试环境搭建 | 第50-53页 |
4.4 Wireshark抓包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5 总结与展望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| 第61-62页 |
附录2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