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1 导论 | 第13-35页 |
1.1 园林树种引种研究进展 | 第13-22页 |
1.1.1 植物引种驯化理论发展 | 第13页 |
1.1.2 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实践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1.3 园林树种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| 第14-22页 |
1.2 林木繁育研究进展 | 第22-30页 |
1.2.1 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| 第22-23页 |
1.2.2 林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| 第23-30页 |
1.3 短梗大参研究现状 | 第30-31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概述 | 第31-35页 |
1.4.1 课题来源 | 第31页 |
1.4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1-32页 |
1.4.3 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1.4.4 试验设计 | 第33-34页 |
1.4.5 技术路线 | 第34-35页 |
2 短梗大参的生物学特性 | 第35-44页 |
2.1 产地自然概况 | 第35页 |
2.2 引种地自然概况 | 第35页 |
2.3 植物形态特征 | 第35-37页 |
2.4 生态解剖特征 | 第37-40页 |
2.4.1 材料和方法 | 第37页 |
2.4.2 根的构造特点 | 第37页 |
2.4.3 茎的构造特点 | 第37-38页 |
2.4.4 叶的构造特点 | 第38页 |
2.4.5 气孔特征 | 第38页 |
2.4.6 短梗大参解剖特征的生态学意义 | 第38-40页 |
2.5 生境特征 | 第40页 |
2.6 短梗大参生长的物候特点 | 第40-42页 |
2.6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页 |
2.6.2 枝梢的发生 | 第40-41页 |
2.6.3 新梢的生长节律 | 第41-42页 |
2.6.4 短梗大参越夏和越冬生长表现 | 第42页 |
2.7 小结 | 第42-44页 |
3 短梗大参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| 第44-69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3.1.1 光合生理特性的测定 | 第44-45页 |
3.1.2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生态指标测定 | 第45-46页 |
3.1.3 遮荫试验 | 第46-47页 |
3.2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47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62页 |
3.3.1 短梗大参光合作用及影响因子的日变化 | 第47-49页 |
3.3.2 净光合速率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3.3 短梗大参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| 第50页 |
3.3.4 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年变化 | 第50-52页 |
3.3.5 不同光照强度对地栽短梗大参生长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3.3.6 不同光照强度对地栽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影响 | 第54-57页 |
3.3.7 不同光照强度对地栽短梗大参荧光参数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3.3.8 遮荫对盆栽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影响 | 第58-62页 |
3.4 小结 | 第62-63页 |
3.5 讨论 | 第63-69页 |
3.5.1 短梗大参的光合生理特性 | 第63-64页 |
3.5.2 光照强度与短梗大参植株生长 | 第64页 |
3.5.3 光照强度与短梗大参比叶重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3.5.4 光照强度与短梗大参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| 第65页 |
3.5.5 光照环境对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3.5.6 光照环境对荧光参数的影响 | 第67页 |
3.5.7 光照强度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4 短梗大参对干旱胁迫的光合及生理生化响应 | 第69-94页 |
4.1 试验材料 | 第69页 |
4.2 干旱胁迫试验设计 | 第69页 |
4.3 研究方法 | 第69-73页 |
4.3.1 光合参数的测定 | 第69-70页 |
4.3.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| 第70页 |
4.3.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| 第70-72页 |
4.3.4 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| 第72-73页 |
4.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| 第73-74页 |
4.5 结果与分析 | 第74-88页 |
4.5.1 干旱胁迫对光合参数的影响 | 第74-79页 |
4.5.2 干旱胁迫对短梗大参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4.5.3 干旱胁迫对短梗大参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| 第80-85页 |
4.5.4 干旱胁迫对短梗大参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| 第85-88页 |
4.6 小结 | 第88页 |
4.7 讨论 | 第88-94页 |
4.7.1 干旱胁迫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| 第89-90页 |
4.7.2 水分胁迫与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| 第90页 |
4.7.3 干旱胁迫与膜系统的关系 | 第90-91页 |
4.7.4 干旱胁迫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 | 第91页 |
4.7.5 干旱胁迫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| 第91-92页 |
4.7.6 干旱胁迫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| 第92页 |
4.7.7 干旱胁迫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| 第92-94页 |
5 短梗大参繁育技术研究 | 第94-121页 |
5.1 试验材料 | 第94页 |
5.2 试验设计 | 第94-97页 |
5.2.1 试验地概况 | 第94页 |
5.2.2 种子萌发试验 | 第94-95页 |
5.2.3 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方 | 第95-96页 |
5.2.4 扦插试验 | 第96-97页 |
5.3 研究方法 | 第97-98页 |
5.3.1 种子形态及生活力测定 | 第97页 |
5.3.2 种子萌发测定指标 | 第97-98页 |
5.3.3 幼苗生长测定指标 | 第98页 |
5.3.4 生根统计 | 第98页 |
5.3.5 生理生化指标 | 第98页 |
5.3.6 扦插生根解剖观察 | 第98页 |
5.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| 第98-99页 |
5.5 结果与分析 | 第99-114页 |
5.5.1 种子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力 | 第99页 |
5.5.2 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| 第99-102页 |
5.5.3 不同栽培基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102-107页 |
5.5.4 不同插穗类型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| 第107-108页 |
5.5.5 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| 第108页 |
5.5.6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| 第108-111页 |
5.5.7 扦插生根的解剖特征 | 第111页 |
5.5.8 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 | 第111-114页 |
5.6 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5.7 讨论 | 第115-121页 |
5.7.1 光照、温度和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115-116页 |
5.7.2 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116-117页 |
5.7.3 低温沙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117页 |
5.7.4 栽培基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117-118页 |
5.7.5 短梗大参扦插生根的影响因子 | 第118-119页 |
5.7.6 短梗大参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理 | 第119-121页 |
6 结论 | 第121-122页 |
7 创新点 | 第122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4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143-144页 |
致谢 | 第1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