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效应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1 绪论 | 第13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1.1 全球化背景 | 第13页 |
1.1.2 区域发展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3 新型城镇化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1.4 学术背景 | 第15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6页 |
1.2.3 现实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对象选择及数据来源 | 第17-20页 |
1.3.1 研究区域及选择依据 | 第17-19页 |
1.3.2 数据来源 | 第19-20页 |
2 研究综述 | 第20-32页 |
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20-25页 |
2.1.1 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 | 第20-23页 |
2.1.2 空间结构效应的研究 | 第23-25页 |
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5-29页 |
2.2.1 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应用研究 | 第25-26页 |
2.2.2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动力机制研究 | 第26-27页 |
2.2.3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与规划研究 | 第27-28页 |
2.2.4 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效应研究 | 第28-29页 |
2.3 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29-32页 |
2.3.1 国外研究述评 | 第29-30页 |
2.3.2 国内研究述评 | 第30-32页 |
3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| 第32-41页 |
3.1 基础理论 | 第32-33页 |
3.1.1 城市群整合理论 | 第32页 |
3.1.2 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| 第32-33页 |
3.2 应用理论 | 第33-36页 |
3.2.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| 第33-35页 |
3.2.2 空间集聚理论 | 第35-36页 |
3.3 城市群空间结构及效应概念界定 | 第36-41页 |
3.3.1 城市群空间结构定义 | 第36-37页 |
3.3.2 城市群空间结构效应的界定 | 第37-41页 |
4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| 第41-57页 |
4.1 中原城市群规模结构特征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1.1 定量方法 | 第41-42页 |
4.1.2 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2 中原城市群中心结构特征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2.1 定量方法 | 第43-44页 |
4.2.2 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3 中原城市群空间紧凑性特征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3.1 定量方法 | 第45-46页 |
4.3.2 结果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4 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结构特征分析 | 第47-50页 |
4.4.1 定量方法 | 第47-48页 |
4.4.2 结果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5 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| 第50-55页 |
4.5.1 定量方法 | 第51-53页 |
4.5.2 结果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6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总体特征 | 第55-57页 |
5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效应分析 | 第57-83页 |
5.1 中原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特征的经济效应 | 第58-64页 |
5.1.1 定量方法的选择 | 第58-59页 |
5.1.2 中原城市群经济空间集聚分析 | 第59-62页 |
5.1.3 中原城市群空间经济的收敛分析 | 第62-64页 |
5.2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总体经济效应分析 | 第64-69页 |
5.2.1 定量方法与变量选择 | 第64-66页 |
5.2.2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效应分析 | 第66-69页 |
5.3 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效应分析 | 第69-75页 |
5.3.1 定量方法的选择 | 第70-71页 |
5.3.2 中原城市群城镇网络集团效应分析 | 第71-73页 |
5.3.3 中原城市群的两类组团效应分析 | 第73-75页 |
5.4 中原城市群功能结构效应分析 | 第75-83页 |
5.4.1 定量方法选择 | 第76-77页 |
5.4.2 中原城市群产业分工结构分析 | 第77-80页 |
5.4.3 中原城市群城市功能外向效应分析 | 第80-83页 |
6 结论、建议及讨论 | 第83-88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83-84页 |
6.2 建议 | 第84-86页 |
6.3 讨论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3页 |
附录 | 第93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96-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