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0 引言 | 第11-25页 |
0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0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0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0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0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0.2.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| 第20页 |
0.3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0.4 研究方法与路线 | 第21-23页 |
0.4.1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0.4.2 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0.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3-25页 |
0.5.1 主要创新点 | 第23-24页 |
0.5.2 论文的不足 | 第24-25页 |
1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5-33页 |
1.1 家庭金融资产的概念 | 第25-27页 |
1.1.1 家庭金融 | 第25页 |
1.1.2 家庭金融资产 | 第25-27页 |
1.1.3 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 | 第27页 |
1.2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研究的基本理论 | 第27-29页 |
1.2.1 金融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| 第27-28页 |
1.2.2 行为金融理论 | 第28-29页 |
1.3 研究模型与方法 | 第29-32页 |
1.3.1 离散选择模型(Probit模型) | 第29-30页 |
1.3.2 审查回归模型(Tobit模型) | 第30-32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2 住房贷款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与特征识别 | 第33-42页 |
2.1 住房贷款的含义及发展情况分析 | 第33-35页 |
2.1.1 住房贷款的含义 | 第33页 |
2.1.2 住房贷款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| 第33-34页 |
2.1.3 我国住房贷款的主要运作模式 | 第34-35页 |
2.2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特征分析 | 第35-41页 |
2.2.1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量特征 | 第36-37页 |
2.2.2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特征 | 第37-39页 |
2.2.3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 | 第39-4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3 住房贷款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影响机理分析 | 第42-48页 |
3.1 住房贷款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1.1 基于家庭资产负债表角度的影响机理研究 | 第42页 |
3.1.2 基于家庭收入支出表角度的影响机理研究 | 第42-43页 |
3.2 住房贷款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关系分析 | 第43-47页 |
3.2.1 投资者效用函数构建 | 第43-44页 |
3.2.2 数据选取及模型求解 | 第44-45页 |
3.2.3 住房贷款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检验 | 第45-4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住房贷款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效应分析 | 第48-60页 |
4.1 基于CHFS中的数据及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分析 | 第48-54页 |
4.1.1 数据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1.2 居民家庭人口特征因素 | 第49-51页 |
4.1.3 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特征 | 第51-53页 |
4.1.4 居民家庭资产总量特征 | 第53-54页 |
4.2 住房贷款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的模型构建 | 第54-57页 |
4.2.1 研究变量选取 | 第54-56页 |
4.2.2 研究模型设定 | 第56-57页 |
4.3 住房贷款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效应评价 | 第57-59页 |
4.3.1 有房贷与无房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差异化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3.2 住房贷款对居民家庭风险资产参与情况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5.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5.1 结论 | 第60页 |
5.2 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6-67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