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0. 前言 | 第13-15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5-27页 |
1.1 流域模型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1.1.1 流域模型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类型 | 第15-16页 |
1.1.2 流域模型主要应用 | 第16-18页 |
1.1.3 SWAT流域模型概况 | 第18-19页 |
1.2 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数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9-23页 |
1.3 陆源污染物关键源区识别方法和污染物减排方式研究进展 | 第23-25页 |
1.3.1 陆源污染物关键源区识别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3.2 污染物减排方式研究进展 | 第24-25页 |
1.4 论文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| 第25-27页 |
2 青岛市陆源氮污染物SWAT模型构建 | 第27-55页 |
2.1 流域模型选择 | 第27-28页 |
2.2 区域计量单元划分 | 第28-31页 |
2.2.1 研究区域自然人文概况 | 第28-29页 |
2.2.2 源区计量单元划分及与镇街行政区关系 | 第29-31页 |
2.3 SWAT模型数据库的构建 | 第31-37页 |
2.3.1 数字高程DEM | 第31-32页 |
2.3.2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 | 第32-33页 |
2.3.3 土壤类型数据库 | 第33-34页 |
2.3.4 气象数据库 | 第34-36页 |
2.3.5 污染源数据库 | 第36页 |
2.3.6 水系数据库 | 第36-37页 |
2.4 SWAT模型构建中调查监测数据选择 | 第37-39页 |
2.5 SWAT模型参数率定 | 第39-49页 |
2.5.1 SWAT模型参数率定区域选择 | 第39页 |
2.5.2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初始值选择 | 第39-42页 |
2.5.3 SWAT模型参数率定步骤 | 第42-43页 |
2.5.4 大沽河流域参数率定 | 第43-45页 |
2.5.5 胶莱河流域参数率定 | 第45-46页 |
2.5.6 沿海诸河流域参数率定 | 第46-48页 |
2.5.7 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48-49页 |
2.6 污染物数量SWAT模型计算结果检验 | 第49-54页 |
2.6.1 大沽河流域 | 第49-50页 |
2.6.2 胶莱河流域 | 第50-51页 |
2.6.3 沿海诸河流域 | 第51-54页 |
2.7 小结 | 第54-55页 |
3 青岛市镇街行政区氮污染物入海排放数量计算方法 | 第55-67页 |
3.1 计算方法原理 | 第55-61页 |
3.2 计算步骤 | 第61-63页 |
3.3 青岛市TN污染物入海排放数量计算方法β讨论 | 第63-64页 |
3.4 青岛市TN污染物入河排放数量分布特征 | 第64-66页 |
3.5 青岛市TN污染物入海排放数量分布特征 | 第66-67页 |
4 青岛市镇街行政区TN污染物关键源区分布特征及差别化减排 | 第67-75页 |
4.1 青岛市164个镇街行政区TN污染物入海排放数量特征 | 第67页 |
4.2 青岛市镇街行政区TN污染物关键源区识别 | 第67-72页 |
4.2.1 大沽河流域TN污染物关键源区识别 | 第67-69页 |
4.2.2 胶莱河流域及沿海诸河流域TN污染物关键源区识别 | 第69-72页 |
4.3 青岛市镇街行政区TN污染物差别化减排方式 | 第72-75页 |
4.3.1 TN污染物差别化减排情景设置 | 第72页 |
4.3.2 TN污染物差别化减排结果分析 | 第72-75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8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75-76页 |
5.2 创新点与特色 | 第76-77页 |
5.3 不足与展望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附录Ⅰ:监测站位优化设计 | 第84-88页 |
附录Ⅱ:镇街行政区TN污染物排放数量计算结果 | 第88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3页 |
学术成果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