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--车削加工及车床(旋床)论文--程序控制车床和数控车床论文

数控车床主轴部件及支承件结构优化方法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2页
    1.2 课题来源第12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轴部件刚度与跨距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主轴箱结构优化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床身结构优化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1.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7页
    1.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9页
第2章 主轴部件最佳跨距的数学模型第19-33页
    2.1 卸荷主轴部件最佳跨距的计算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轴最佳跨距计算方程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一元三次方程的新解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轴部件最佳跨距的优化公式第25-26页
    2.2 非卸荷主轴部件最佳跨距的计算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非卸荷主轴部件压轴力作用下的最佳跨距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P、Q异向时主轴部件的最佳跨距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、Q方向相同时主轴部件的最佳跨距第28-29页
    2.3 基于支承刚度的定性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支承刚度对最佳跨距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单支承刚度与总支承刚度的关系第30-3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3章 主轴部件跨距优化及静刚度分析第33-48页
    3.1 高速机床及其主轴结构第33-34页
    3.2 主轴部件的载荷求解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切削力的计算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等效切削载荷的计算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传递载荷的计算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支承刚度的确定第37-38页
    3.3 主轴部件的跨距优化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主轴部件优化跨距的求解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主轴部件的跨距优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主轴部件跨距优化后的刚度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3.4 主轴有限元静态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主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单元类型的选择和网格的划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主轴的静态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4章 主轴箱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第48-62页
    4.1 主轴箱受力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切削载荷和传递载荷的确定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重力载荷的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支承载荷受力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4.2 主轴箱有限元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有限元静态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轴线角位移及前端位移的测算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主轴箱模态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4.3 主轴箱拓扑优化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4.4 主轴箱轻量化设计及性能对比分析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主轴箱改进模型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优化前后性能对比第60-6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5章 床身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第62-83页
    5.1 原床身结构有限元分析第62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床身加载面的受力分析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床身有限元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床身接触区摆角位移的测算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床身的动力学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5.2 基于元结构的床身结构优化第72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单元简介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床身筋板结构优化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长方体单元砂孔尺寸的确定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床身的改进模型第79页
    5.3 改型床身有限元分析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改进模型有限元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床身改进前后性能对比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3-85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3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83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9页
致谢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热轧曲柄连杆飞剪机故障诊断与对策
下一篇:主轴系统热特性分析及可靠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