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1 引言 | 第7-17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页 |
| ·相关研究进展 | 第7-17页 |
| ·河岸带及其恢复重建 | 第7-9页 |
| ·河岸带综合评价 | 第9-11页 |
| ·河岸植被缓冲带重建补偿研究 | 第11-17页 |
|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2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·河岸带生态状况综合评价的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·多指标综合评价 | 第18页 |
| ·层次分析法 | 第18-20页 |
| ·评价程序 | 第20页 |
| ·BUFFER$程序简介 | 第20-25页 |
| ·应用目的与主要功能 | 第20-21页 |
| ·成本—收益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Buffer$界而介绍 | 第22-25页 |
| 3 研究区概况 | 第25-27页 |
| ·沁河概况 | 第25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5页 |
| ·气象 | 第25页 |
| ·水文 | 第25页 |
| ·土壤、植被 | 第25页 |
| ·研究地点概况 | 第25-27页 |
| 4 沁河源头河岸带生态状况综合评价 | 第27-44页 |
| ·河岸带生态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| 第27-38页 |
| ·影响河岸带生态状况的因素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·指标选择及层次结构的建立 | 第29-31页 |
| ·指标含义及评价标准 | 第31-34页 |
| 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4-37页 |
| ·综合评价值计算及评价等级的划分 | 第37-38页 |
| ·河岸带特性调查 | 第38-41页 |
| ·调查点选择 | 第38页 |
| ·调查方法 | 第38页 |
| ·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·评价结果 | 第41-44页 |
| 5 基于BUFFER$的沁河河岸带恢复重建生态补偿研究 | 第44-51页 |
| ·CRP工程效益计算 | 第44-47页 |
| ·成本计算 | 第44-45页 |
| ·效益计算 | 第45-47页 |
| ·BEFFER$在沁河源头河岸缓冲带建设实践中的应用 | 第47-51页 |
| ·缓冲带布设 | 第47页 |
| ·成本——效益测算 | 第47-49页 |
| ·效益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6 结论 | 第51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59-61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61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