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特殊分区规划论文

长春市近郊游憩空间设计研究--以亚泰莲花山项目城市设计为例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近郊游憩空间的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近郊游憩空间的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1.3 相关概念及界定范围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闲暇和游憩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城市游憩空间的定义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城市近郊游憩空间界定的范围第21-23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框架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框架第25-26页
第2章 城市近郊游憩空间设计总体概况第26-50页
    2.1 影响近郊游憩空间的主要因素第26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因素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人群因素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活动因素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其他因素第32-34页
    2.2 城市近郊游憩空间的类型划分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按综合特性划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按城市用地性质划分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按形成机理划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按空间层次划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按服务级别划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其他类型划分第40页
    2.3 城市近郊游憩空间的发展不足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生态保护不足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设施配置不足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游憩质量不高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理念宣传不足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管理制度不严密第42-43页
    2.4 城市近郊游憩空间实例研究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北戴河奥林匹克大道公园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第46-4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3章 长春市游憩空间概况及近郊游憩空间问题分析第50-68页
    3.1 长春市城市游憩空间概况第5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区位特征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游憩行为特征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分布情况及规律第57-63页
    3.2 长春市近郊游憩空间的存在问题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空间布局不合理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题游憩空间重复建设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缺少当地特色文化融合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不完善第65页
    3.3 长春旅游规划对近郊游憩空间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空间布局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区域合作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产品文化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旅游政策第6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第4章 长春市近郊游憩空间设计原则、策略及设计实例第68-98页
    4.1 长春市近郊游憩空间设计原则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整体性原则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适宜性原则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可参与性原则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生态保护性原则第71-73页
    4.2 长春市近郊游憩空间设计策略第73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游憩环境可持续发展第73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强化交通管理体系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增加创新型项目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加强户外游憩宣传教育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游憩设施意向第82-88页
    4.3 设计实例-长春亚泰莲花山项目城市设计第88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项目总体设计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交通路线规划设计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游憩空间设计第92-9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97-98页
结论与展望第98-99页
参考文献第99-104页
图表目录第104-106页
附录一第106-111页
附录二第111-11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4-115页
致谢第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钢—混凝土组合梁动力响应研究
下一篇:山区洪水计算方法研究--河南省鲁山县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