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3.1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关系理论基础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.2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关系实证方法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4 主要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| 第14-16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5.2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| 第15-16页 |
1.6 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6-18页 |
2 贸易竞争性互补性相关理论 | 第18-24页 |
2.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 竞合理论和贸易互补性理论 | 第20-24页 |
2.3.1 竞合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2 贸易互补性理论 | 第21-24页 |
3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六国贸易现状 | 第24-32页 |
3.1 中国与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 | 第24-26页 |
3.2 中国与六国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 | 第26-30页 |
3.2.1 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制成品,进口油气资源 | 第26-27页 |
3.2.2 中印贸易以制成品为主,中国顺差较大 | 第27页 |
3.2.3 中国与伊朗、伊拉克贸易以能源产品为主且波动大 | 第27-29页 |
3.2.4 中哈贸易表现为资源市场合作型 | 第29页 |
3.2.5 中巴贸易规模小,贸易发展不平衡 | 第29-30页 |
3.3 中国与六国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| 第30-32页 |
4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六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| 第32-50页 |
4.1 竞争性分析 | 第32-37页 |
4.1.1 RCA指数 | 第32-36页 |
4.1.2 出口相似度指数 | 第36-37页 |
4.2 互补性分析 | 第37-47页 |
4.2.1 贸易互补性指数 | 第37-46页 |
4.2.2 贸易结合度指数 | 第46-47页 |
4.3 主要结论 | 第47-50页 |
5 政策建议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