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(一)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(二)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(三)文献述评 | 第15-16页 |
三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四、创新点和局限 | 第17-19页 |
(一)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(二)本文的局限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中间业务理论概况 | 第19-21页 |
一、中间业务的含义与分类 | 第19-20页 |
(一)中间业务的含义 | 第19页 |
(二)中间业务的分类 | 第19-20页 |
二、金融创新理论 | 第20-21页 |
(一)顺应需求的创新动因 | 第20页 |
(二)顺应供给的创新动因 | 第20页 |
(三)规避管制的创新动因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| 第21-33页 |
一、交通银行最新经营状况及中间业务发展情况简介 | 第21-23页 |
二、交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变化与创新 | 第23-33页 |
(一)交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额度的变化情况与创新 | 第23-25页 |
(二)交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变化情况与创新 | 第25-26页 |
(三)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分项收入及比重的变化情况与创新 | 第26-33页 |
第四章 交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研究 | 第33-51页 |
一、交通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对比 | 第33-36页 |
二、交通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对比 | 第36-38页 |
三、交通银行与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对比 | 第38-41页 |
四、交通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对比 | 第41-44页 |
五、交通银行与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对比 | 第44-46页 |
六、交通银行与宁波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对比 | 第46-48页 |
七、交通银行与各银行对比显示出的中间业务创新点 | 第48-49页 |
(一)个人金融和零售营销的创新 | 第48页 |
(二)银证、银期业务与理财业务的配套创新 | 第48页 |
(三)用卡环境与信用卡O2O创新 | 第48-49页 |
八、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不足之处和面临问题 | 第49-51页 |
(一)经营观念和政策层面的阻碍 | 第49页 |
(二)网点数量有限,很多城市业务开发空白 | 第49页 |
(三)代理类和支付结算类业务发展程度不足 | 第49页 |
(四)理财业务作为中收分项的创新力度不足 | 第49-50页 |
(五)相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创新力度不够 | 第50页 |
(六)中收产品创新力度不够,缺乏富有综合意义的实用性产品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策略与建议 | 第51-57页 |
一、政策措施层面 | 第51-52页 |
(一)优化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 | 第51页 |
(二)提请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试点混业经营 | 第51-52页 |
(三)协助大数据与智能平台的建设及运用 | 第52页 |
二、经营操作层面 | 第52-54页 |
(一)从存贷款转换的角度开展中间业务 | 第52-53页 |
(二)从多元化经营角度开展中间业务 | 第53页 |
(三)从发展国际结算业务角度开展中间业务 | 第53页 |
(四)从发展代理类业务角度开展中间业务 | 第53页 |
(五)从发展网上银行的角度开展中间业务 | 第53-54页 |
(六)从优化营销策略的角度开展中间业务 | 第54页 |
三、创新产品开发层面 | 第54-57页 |
(一)“银卫安康”业务 | 第54页 |
(二)“金邻通”业务 | 第54-55页 |
(三) 自由职业者“社保账户缴存”业务 | 第55页 |
(四) 手机银行用户自主购买“趸交小额保险”业务 | 第55-57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