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缩略词表 | 第13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| 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1.2 融合系统的优势 | 第15-16页 |
| 1.3 融合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6-19页 |
| 1.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卫星系统融合原理 | 第21-40页 |
| 2.1 各卫星系统概述 | 第21-22页 |
| 2.1.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| 第21页 |
| 2.1.2 铱系统 | 第21页 |
| 2.1.3 遥感系统 | 第21-22页 |
| 2.2 融合系统的工作原理 | 第22-29页 |
| 2.2.1 简单融合 | 第22-25页 |
| 2.2.2 转发融合 | 第25-29页 |
| 2.3 关键技术 | 第29-39页 |
| 2.3.1 选星算法 | 第29-33页 |
| 2.3.2 自主完好性检测 | 第33-35页 |
| 2.3.3 整周模糊度 | 第35-39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三章 融合系统的选星算法 | 第40-56页 |
| 3.1 可见星数目对比 | 第40-43页 |
| 3.2 基于高度角和方位角的选星算法 | 第43-49页 |
| 3.2.1 基于高度角和方位角的选星算法 | 第43-44页 |
| 3.2.2 一种改进的基于高度角和方位角的选星算法 | 第44-49页 |
| 3.3 新的基于各系统分别排列组合的选星算法 | 第49-55页 |
| 3.3.1 算法在三星座系统中的应用 | 第49-53页 |
| 3.3.2 算法应用在BDS/IRIDIUM系统 | 第53-55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四章 融合系统的自主完好性监测 | 第56-70页 |
| 4.1 融合系统的RAIM可用性判定 | 第56-58页 |
| 4.1.1 可用性判定方法 | 第56-57页 |
| 4.1.2 仿真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4.2 基于多模的单星故障RAIM算法 | 第58-63页 |
| 4.2.1 基于奇偶矢量法的故障检测 | 第58-60页 |
| 4.2.2 仿真分析 | 第60-63页 |
| 4.3 基于多模的多星故障RAIM检测 | 第63-69页 |
| 4.3.1 随机搜索RAIM算法思想 | 第63-64页 |
| 4.3.2 仿真分析 | 第64-69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| 第五章 融合系统的整周模糊度 | 第70-85页 |
| 5.1 几种LAMBDA算法比较 | 第70-80页 |
| 5.1.1 几种AMBDA算法 | 第70-76页 |
| 5.1.2 性能指标 | 第76页 |
| 5.1.3 仿真分析 | 第76-80页 |
| 5.2 主从模糊度的分解 | 第80-84页 |
| 5.2.1 算法思想 | 第80-82页 |
| 5.2.2 仿真分析 | 第82-84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| 第六章 总结 | 第85-87页 |
| 6.1 全文工作总结 | 第85-86页 |
| 6.2 未来的工作展望 | 第86-87页 |
| 致谢 | 第87-8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8-9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93-94页 |
| 附件 | 第94-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