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1.1.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1.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1.2 聚乙烯降解的研究概况 | 第11-14页 |
1.2.1 聚乙烯的定义与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2.2 聚乙烯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.3 目前所用降解菌的种类 | 第13页 |
1.2.4 聚乙烯生物降解国内外研究情况对比 | 第13-14页 |
1.2.5 发展前景及方向 | 第14页 |
1.3 漆酶的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1.3.1 漆酶的分布 | 第14-15页 |
1.3.2 漆酶的理化性质 | 第15-16页 |
1.3.3 漆酶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2 白浅灰链霉菌对聚乙烯的降解效果研究 | 第18-33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8-20页 |
2.1.1 实验仪器 | 第18-19页 |
2.1.2 培养基 | 第19页 |
2.1.3 药品及试剂 | 第19-20页 |
2.1.4 菌种 | 第20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2.1 聚乙烯降解菌株筛选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2.2 菌株F1对聚乙烯降解能力的初探 | 第22-2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3-31页 |
2.3.1 菌株F1的筛选与分离 | 第23页 |
2.3.2 菌株F1的鉴定 | 第23-29页 |
2.3.3 菌株F1对聚乙烯降解能力的初探 | 第29-31页 |
2.4 结论 | 第31-33页 |
3 白浅灰链霉菌漆酶基因的克隆 | 第33-67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33-38页 |
3.1.1 菌种与载体 | 第33-34页 |
3.1.2 实验试剂 | 第34-36页 |
3.1.3 培养基 | 第36页 |
3.1.4 实验仪器 | 第36-37页 |
3.1.5 引物 | 第37-38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8-48页 |
3.2.1 漆酶降解聚乙烯粉末 | 第38页 |
3.2.2 白浅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漆酶的检测及其活性的测定 | 第38页 |
3.2.3 漆酶基因的克隆 | 第38-45页 |
3.2.4 携带有重组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(DE3)中漆酶的检测 | 第45-4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66页 |
3.3.1 漆酶降解聚乙烯粉末 | 第48-49页 |
3.3.2 白浅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漆酶的检测及其活性的测定 | 第49-51页 |
3.3.3 漆酶基因的克隆 | 第51-62页 |
3.3.4 携带有重组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(DE3)中漆酶的检测 | 第62-66页 |
3.4 结论 | 第66-67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86页 |
附录 | 第86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