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结构原理、结构力学论文

铁路钢—混凝土组合桁架桥的静动力特性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1 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钢-混凝土组合桁架桥的发展第13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上承式组合桁架桥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下承式组合桁架桥第18-22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5页
2 钢-混凝土组合桁架桥静动力特性分析理论第25-39页
    2.1 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2.2 结构静力分析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空间梁单元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板壳元法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梁格法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三维实体元法第30-31页
    2.3 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集中力作用下简支梁的振动分析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等间距轴重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振动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3 马屋泾河钢-混凝土组合桁架桥模型的建立第39-49页
    3.1 工程概况第39-41页
    3.2 主要作用荷载第41-42页
    3.3 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要求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有限单元简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全桥结构的模拟第44-4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4 马屋泾河钢-混凝土组合桁架桥设计参数分析第49-67页
    4.1 设计参数分类第49-50页
    4.2 梁高变化的影响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4.3 桁宽变化的影响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4.4 自重荷载系数的影响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4.5 节间长度比选分析第57-61页
    4.6 主桁架布置形式比选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4.7 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5 马屋泾河钢-混凝土组合桁架桥静力计算分析第67-83页
    5.1 全桥变形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5.2 内力分析第69-73页
    5.3 应力分析第73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上部杆件应力分析第73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混凝土槽型板应力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6 马屋泾河钢-混凝土组合桁架桥动力分析第83-111页
    6.1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第83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桥梁模型一自振特性计算结果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桥梁模型二自振特性计算结果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两种桥梁模型自振特性结果比较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自振特性分析及评定第92-93页
    6.2 建立动力分析计算模型第93-96页
    6.3 计算参数确定及结果评定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计算参数的确定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桥梁动力性能评定标准第97-98页
    6.4 移动荷载列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第9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竖向动力响应幅值分析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竖向动力响应时程分析第101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桥梁竖向共振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09-111页
7 结论与展望第111-115页
    7.1 本文主要结论第111-113页
    7.2 有待进一步进行的研究第113-115页
参考文献第115-119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9-123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3页

论文共12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跨度公铁两用悬索桥静动力特性研究
下一篇: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T梁及箱梁的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