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4页 |
一 、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 、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三 、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| 第12-14页 |
(一) 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(二) 本文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观的产生 | 第14-20页 |
一 、马克思生态自然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| 第14-16页 |
二 、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逻辑路径 | 第16-20页 |
(一)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产生时期 | 第16-17页 |
(二)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发展时期 | 第17-18页 |
(三)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成熟时期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内涵 | 第20-33页 |
一 、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生态自然观 | 第20-22页 |
(一) 生态哲学的含义 | 第20-21页 |
(二)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与生态哲学的统一 | 第21-22页 |
二 、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人与自然 | 第22-26页 |
(一) 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自然 | 第23-24页 |
(二) 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实践 | 第24-26页 |
三 、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方法论 | 第26-29页 |
(一) 自然规律是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| 第26-28页 |
(二) 社会实践是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| 第28-29页 |
四 、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革命性 | 第29-33页 |
(一)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| 第29-30页 |
(二) 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与生态问题的统一 | 第30-31页 |
(三) 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观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意义 | 第33-42页 |
一 、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| 第33-37页 |
(一)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| 第33-34页 |
(二) 推进社会科学发展 | 第34-36页 |
(三) 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| 第36-37页 |
二 、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| 第37-42页 |
(一) 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变 | 第37-38页 |
(二) 构建生态制度体系 | 第38-39页 |
(三) 全面实现社会和谐 | 第39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个人简介 | 第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