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6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三节 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一、微型金融信贷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1页 |
二、微型金融信贷理论及评估方法 | 第11-14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二、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三、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信贷评估理论综述 | 第16-24页 |
第一节 信贷配给理论 | 第16-18页 |
一、信贷配给理论定义 | 第16页 |
二、信贷配给的种类 | 第16-17页 |
三、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关系型贷款理论 | 第18-20页 |
一、关系型贷款理论的起源 | 第18-19页 |
二、关系型贷款理论的特征分析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团体贷款理论 | 第20-24页 |
一、团体贷款理论简介 | 第20页 |
二、团体贷款优势分析 | 第20-23页 |
三、团体贷款劣势分析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国外代表性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 | 第24-35页 |
第一节 信用评分法 | 第24-28页 |
一、信用评分法 | 第24页 |
二、信用评分模型简介 | 第24-26页 |
三、使用信用评分法的案例 — 美国富国银行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IPC信贷技术 | 第28-31页 |
一、德国IPC公司概况 | 第28-29页 |
二、IPC信贷技术简介 | 第29-30页 |
三、使用IPC信贷技术的案例 — 曲靖市商业银行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两种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的对比分析 | 第31-35页 |
一、两种评估方法的不同之处 | 第31-32页 |
二、两种评估方法的优势分析 | 第32-33页 |
三、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我国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设计 | 第35-50页 |
第一节 微型金融信贷流程图设计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贷前评估设计 | 第36-43页 |
一、市场定位 | 第36-37页 |
二、客户信用的调查与评估 | 第37-41页 |
三、财务信息评估方法 | 第41-42页 |
四、抵押担保物的评估分析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贷中评估设计 | 第43-48页 |
一、现金流的跟踪分析 | 第43-44页 |
二、还款状况的跟踪和调查 | 第44-45页 |
三、还款意愿的评估与加强 | 第45-48页 |
第四节 贷后客户关系的评估与维持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微信金融信贷评估方法案例分析 | 第50-64页 |
第一节 案例分析一 | 第50-58页 |
一、案例一客户信息简介 | 第50-51页 |
二、客户财务信息整理 | 第51-52页 |
三、贷前的调查与评估 | 第52-55页 |
四、贷中的跟踪与评估 | 第55-57页 |
五、贷后与客户持续合作可能性的评估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案例分析二 | 第58-62页 |
一、案例二客户信息简介 | 第58页 |
二、客户财务信息整理 | 第58-59页 |
三、客户信息的审核与评估 | 第59-62页 |
四、客户信贷资质分析 | 第62页 |
第三节 案例总结 | 第62-64页 |
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64-66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64-65页 |
第二节 对策建议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本人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