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膨润土负载木质素黄原酸酯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符号说明第14-1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引言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抗生素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1.2 膨润土简介第17-18页
    1.3 木质素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木质素概述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木质素结构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1.4 黄原酸酯类重金属捕集剂简介及发展进程第19-20页
    1.5 粉末态吸附剂的固定化第20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3页
第二章 多孔木质素黄原酸酯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Pb~(2+)吸附性能的研究第23-3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主要实验试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主要实验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制备LXR的实验步骤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LXR的结构表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1 红外光谱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2 扫描电镜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.3 样品的元素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LXR对Pb~(2+)的吸附性能研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1 Pb~(2+)储备溶液的配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2 LXR添加量对吸附Pb~(2+)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3 溶液pH值对LXR吸附Pb~(2+)的影响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4 LXR对Pb~(2+)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5 LXR对Pb~(2+)的吸附等温线第26-27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LXR的结构表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1 LXR的红外表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2 扫描电镜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3 元素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LXR对Pb~(2+)的吸附性能研究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LXR添加量对吸附Pb~(2+)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pH对LXR吸附Pb~(2+)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LXR吸附Pb~(2+)的动力学研究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4 LXR对Pb~(2+)的吸附等温线第32-3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三章 膨润土负载木质素黄原酸酯对水中污染物吸附性能的研究第36-5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6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本章所用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实验试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本章节所用实验仪器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膨润土负载木质素黄原酸酯的合成步骤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产物的结构表征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红外光谱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扫描电镜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3 X-射线衍射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4 Zeta电位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改性土对Hg~(2+)吸附性能的研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1 主要实验溶液的配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2 改性土添加量对吸附Hg~(2+)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3 pH对改性土吸附Hg~(2+)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4 改性土对Hg~(2+)吸附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5 改性土对Hg~(2+)的吸附等温线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改性土对抗生素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1 盐酸多西环素溶液的配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2 改性土添加量对吸附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3 pH对改性土吸附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4 改性土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5 改性土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等温线第40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0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膨润土与木质素黄原酸酯质量比的确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改性土的结构表征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改性土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2 扫描电镜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3 XRD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4 Zeta电位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改性土对Hg~(2+)的吸附性能研究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1 改性土添加量对吸附Hg~(2+)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2 pH对改性土吸附Hg~(2+)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3 改性土吸附Hg~(2+)的动力学研究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4 改性土对Hg~(2+)的吸附等温线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改性土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1 盐酸多西环素的测量和方法和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1.1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1.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2 改性土添加量对吸附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3 pH对改性土吸附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4 改性土吸附盐酸多西环素的动力学研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5 改性土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等温线第54-5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四章 膨润土负载木质素黄原酸酯复合球对水中污染物吸附性能的研究第58-8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8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本章所用到的实验试剂、仪器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本章所用实验试剂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本章所用实验仪器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膨润土负载木质素黄原酸酯复合球的制备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膨润土负载木质素黄原酸酯复合球的结构表征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1 红外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2 扫描电镜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3 XRD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4 比表面积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5 Zeta电位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复合球对Hg~(2+)的吸附性能研究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1 复合球添加量对吸附Hg~(2+)的影响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2 pH对复合球吸附Hg~(2+)的影响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3 复合球对Hg~(2+)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4 复合球对Hg~(2+)的吸附等温线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5 复合球柱高对Hg~(2+)穿透曲线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6 溶液流速对Hg~(2+)穿透曲线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7 溶液浓度对Hg~(2+)穿透曲线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8 复合球对Hg~(2+)解吸附再生实验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复合球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1 复合球添加量对吸附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2 pH对复合球吸附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3 复合球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4 复合球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等温线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5 复合球对盐酸多西环素解吸附再生实验第63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63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膨润土负载木质素黄原酸酯复合球制备的影响因素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1 海藻酸钠用量对复合球吸附性能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2 改性土用量对复合球吸附性能的影响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3 CaCl_2溶液质量分数对复合球吸附性能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复合球的结构表征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1 复合球的红外表征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2 扫描电镜分析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3 XRD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4 比表面积分析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5 Zeta电位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复合球对Hg~(2+)的吸附性能研究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1 复合球添加量对吸附Hg~(2+)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2 pH对复合球吸附Hg~(2+)的影响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3 复合球吸附Hg~(2+)的动力学研究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4 复合球对Hg~(2+)的吸附等温线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5 柱高对Hg~(2+)的吸附的影响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6 流速对Hg~(2+)的吸附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7 初始浓度对Hg~(2+)的吸附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8 复合球的再生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复合球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第75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1 复合球添加量对吸附盐酸多西环素吸附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2 pH对复合球吸附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3 复合球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4 复合球对盐酸多西环素的吸附等温线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5 复合球的再生第80-8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2-84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2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菥蓂黄酮类成分分离、分析及抗炎活性研究
下一篇:毛细管电泳—电化学发光灵敏检测药物及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