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多个RIL群体的油菜开花期遗传解析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1 前言 | 第11-23页 |
1.1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解析 | 第11-15页 |
1.1.1 连锁分析 | 第11-12页 |
1.1.2 关联分析 | 第12-14页 |
1.1.3 QTL定位策略 | 第14-15页 |
1.2 基因型分析技术的发展 | 第15-17页 |
1.2.1 DNA分子标记 | 第15-16页 |
1.2.2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型分析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3 拟南芥开花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1.4 芸薹属开花期性状QTL定位研究 | 第20-22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3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8页 |
2.1 群体构建 | 第23-24页 |
2.2 实验设计 | 第24页 |
2.3 开花期调查 | 第24-25页 |
2.4 基因型分析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| 第25页 |
2.4.1 DNA提取 | 第25页 |
2.4.2 测序文库构建 | 第25页 |
2.4.3 基因型分析 | 第25页 |
2.4.4 遗传图谱构建 | 第25页 |
2.5 各RIL群体开花期遗传分析 | 第25页 |
2.6 QTL定位 | 第25-26页 |
2.7 上位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8 QTL和互作位点相应候选基因的确定 | 第27-2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57页 |
3.1 遗传图谱的构建 | 第28-29页 |
3.2 各RIL群体及亲本的开花期表型变异 | 第29-35页 |
3.3 开花期性状QTL定位结果 | 第35-53页 |
3.3.1 各RIL群体开花期QTL定位结果 | 第38-40页 |
3.3.2 开花期对环境的响应规律 | 第40-41页 |
3.3.3 开花期QTL在基因组中的分布规律 | 第41-53页 |
3.4 各RIL群体开花期上位性分析 | 第53-57页 |
4 讨论 | 第57-63页 |
4.1 高密度图谱的意义 | 第57页 |
4.2 整理MR-QTL的意义 | 第57-58页 |
4.3 不同群体之间QTL的相互验证 | 第58-60页 |
4.4 本研究QTL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比较 | 第60-61页 |
4.5 各RIL群体亲本间开花期的遗传多样性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3页 |
附图 各RIL群体开花期表型分布 | 第73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