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真空断路器的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真空断路器的发展方向 | 第13-14页 |
1.5 本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真空断路器的基本理论 | 第16-26页 |
2.1 真空间隙的电击穿理论 | 第16-18页 |
2.1.1 真空环境中的电击穿和绝缘强度 | 第16-17页 |
2.1.2 影响电击穿的因素 | 第17-18页 |
2.2 真空断路器的结构 | 第18-21页 |
2.2.1 真空灭弧室 | 第18-19页 |
2.2.2 真空断路器控制回路 | 第19-20页 |
2.2.3 真空断路器的操动机构 | 第20-21页 |
2.3 真空断路器的特性参数 | 第21-25页 |
2.3.1 分合闸时间及三相不同期性 | 第21-22页 |
2.3.2 分合闸速度 | 第22-23页 |
2.3.3 合闸弹跳时间 | 第23-24页 |
2.3.4 真空断路器的开距 | 第24页 |
2.3.5 触头超程与触头压力 | 第24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梧州供电局真空断路器现状分析 | 第26-41页 |
3.1 梧州供电局真空断路器分布 | 第26-28页 |
3.2 梧州供电局真空断路器近年缺陷分析 | 第28-32页 |
3.3 梧州供电局真空断路器三大主要故障典型案例 | 第32-40页 |
3.3.1 110kV仁庆变10kV北仑河Ⅱ线903开关控制回路断线故障 | 第32-35页 |
3.3.2 220kV藤县变1号主变10kV侧901开关储能不到位故障 | 第35-37页 |
3.3.3 220kV探花变2号主变10kV侧902开关机构异常导致故障 | 第37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真空断路器分合闸电流监测系统 | 第41-64页 |
4.1 真空断路器分合闸电流的意义 | 第41页 |
4.2 监测系统概述 | 第41-47页 |
4.2.1 监测系统的构成 | 第41-45页 |
4.2.2 电流波形的读取与传输的实现 | 第45-47页 |
4.2.3 监测系统的特点 | 第47页 |
4.3 实验室条件下的真空断路器分合闸电流波形试验 | 第47-63页 |
4.3.1 试验相关参数 | 第47页 |
4.3.2 正常状态下的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波形 | 第47-49页 |
4.3.3 故障1状态下的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波形 | 第49-52页 |
4.3.4 故障2状态下的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波形 | 第52-54页 |
4.3.5 故障3状态下的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波形 | 第54-57页 |
4.3.6 故障4状态下的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波形 | 第57-60页 |
4.3.7 故障5状态下的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波形 | 第60-63页 |
4.3.8 电流波形各参数汇总 | 第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5章 分合闸电流监测法在实际故障诊断中的运用 | 第64-74页 |
5.1 110kV文冲变1号主变10kV侧901开关合闸故障 | 第64-67页 |
5.2 220kV藤县变2号主变10kV侧902开关拒合缺陷 | 第67-70页 |
5.3 110kV上源变35kV三威线305开关机构异常故障 | 第70-7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论文总结 | 第74页 |
6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附录 | 第80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