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5页 |
1.2.1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定义及来源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2.3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3 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2 监测方案及成果 | 第18-36页 |
2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8-28页 |
2.1.1 地形地貌 | 第18-20页 |
2.1.2 气象条件 | 第20-21页 |
2.1.3 降雨、径流特点 | 第21-28页 |
2.2 采样点的选取 | 第28-32页 |
2.3 采样及保存方法 | 第32-33页 |
2.4 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| 第33-36页 |
2.4.1 监测指标 | 第33页 |
2.4.2 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4.3 降雨量的测定方法 | 第34-36页 |
3 悦来新城典型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特征分析 | 第36-74页 |
3.1 污染物历时变化规律分析 | 第36-66页 |
3.1.1 场次降雨径流中SS的变化规律 | 第37-41页 |
3.1.2 场次降雨径流中COD的变化规律 | 第41-46页 |
3.1.3 场次降雨径流中TN的变化规律 | 第46-50页 |
3.1.4 场次降雨径流中TP的变化规律 | 第50-55页 |
3.1.5 场次降雨径流中Fe的变化规律 | 第55-59页 |
3.1.6 场次降雨径流中pH的变化规律 | 第59-66页 |
3.2 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| 第66-71页 |
3.2.1 区域雨水检查井雨水径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| 第66-67页 |
3.2.2 道路交叉口雨水径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| 第67页 |
3.2.3 草坪雨水径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| 第67-68页 |
3.2.4 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| 第68-69页 |
3.2.5 低密度住宅区雨水径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| 第69-70页 |
3.2.6 高密度住宅区雨水径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| 第70-71页 |
3.3 小结 | 第71-74页 |
4 悦来新城典型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效应研究 | 第74-102页 |
4.1 EMC及污染负荷估算 | 第74-80页 |
4.2 初期冲刷效应分析 | 第80-99页 |
4.2.1 区域雨水检查井雨水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分析 | 第81-84页 |
4.2.2 道路交叉口雨水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分析 | 第84-87页 |
4.2.3 草坪雨水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分析 | 第87-90页 |
4.2.4 屋面雨水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分析 | 第90-93页 |
4.2.5 低密度住宅区雨水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分析 | 第93-96页 |
4.2.6 高密度住宅区雨水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分析 | 第96-99页 |
4.3 小结 | 第99-102页 |
5 悦来新城典型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02-112页 |
5.1 不同下垫面对径流污染的影响 | 第102-105页 |
5.2 降雨特性对径流污染的影响 | 第105-107页 |
5.3 季节变化对径流污染的影响 | 第107-110页 |
5.4 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6 悦来新城典型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研究 | 第112-122页 |
6.1 悦来新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参数分析 | 第112-114页 |
6.1.1 悦来新城雨水径流污染物重点控制指标 | 第112-113页 |
6.1.2 悦来新城雨水径流污染初期截流时间 | 第113-114页 |
6.2 悦来新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| 第114-120页 |
6.2.1 初期雨水截流措施 | 第114-115页 |
6.2.2 雨水花园 | 第115-118页 |
6.2.3 植草沟技术 | 第118-119页 |
6.2.4 透水铺装 | 第119页 |
6.2.5 非工程技术措施 | 第119-120页 |
6.3 小结 | 第120-122页 |
7 结论与建议 | 第122-126页 |
7.1 结论 | 第122-123页 |
7.2 建议 | 第123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-1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8-134页 |
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