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家畜病毒学论文

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抑制宿主细胞干扰素-β表达的机制研究

论文创新点第12-13页
摘要第13-15页
ABSTRACT第15-16页
研究意义第17-18页
技术路线第18-19页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9-49页
    第一章 病毒感染与宿主抗病毒免疫研究进展第19-37页
        1 先天免疫在抗病毒反应过程中的作用第1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病毒感染诱导宿主产生IFN-α/β的过程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RLR通路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TLR通路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宿主对RLR通路介导IFN-β表达的调控机制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泛素化修饰对于RLR抗病毒信号的调控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去泛素化酶对RLR抗病毒信号的调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磷酸化修饰对于RLR抗病毒信号的调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 Ⅰ型干扰素的正反馈调节作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 病毒逃逸先天免疫抗病毒反应的策略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病毒抑制诱导IFN产生的信号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病毒广泛抑制宿主蛋白的表达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病毒抑制IFN下游信号的转导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病毒抑制IFN诱导产生的抗病毒蛋白活性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病毒蛋白劫持宿主泛素系统的功能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 禽类抗病毒免疫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禽类TLR3、7、15、21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禽类RLRs第35-37页
    第二章 IBDV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第37-49页
        1 IBDV简介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IBDV的基因组特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IBDV编码的蛋白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VP1蛋白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VP2蛋白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VP3蛋白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VP4蛋白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VP5蛋白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 IBDV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病毒侵入宿主的方式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IBDV的细胞受体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鸡B淋巴细胞受体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成纤维细胞受体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其他细胞受体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 IBD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第46-49页
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49-118页
    第一章 鸡MAVS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49-73页
        摘要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与器材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剂、细胞、毒株和实验动物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 方法第51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鸡胚成纤维细胞(CEF)的制备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总RNA的抽提和反转录反应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转化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DNA片段的回收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T-A克隆和序列测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半定量RT-PCR及光密度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鸡MAVS结构域的预测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鸡MAVS真核表达载体及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 共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1 SDS-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2 质粒抽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3 RNA干扰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4 转染与激光共聚焦观察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5 间接免疫荧光(IFA)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6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7 胞内Poly(I:C)刺激和荧光定量PCR(qRT-PCR)实验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8 病毒滴度的测定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9 统计学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第60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鸡MAVS的克隆、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鸡MAVS与其他物种MAVS的同源性及进化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chMAVS的亚细胞定位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chMAVS在chIFN-β诱生过程中的作用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chMAVS各结构域对chIFN-β表达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 chMAVS介导chIFN-β的诱生不需要IRF3的入核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7 chMAVS具有抗IBDV的功能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70-73页
    第二章 IBDV感染对宿主细胞·型干扰素系统的影响第73-95页
        摘要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与器材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剂、细胞、毒株和实验动物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2 方法第75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IBDV病毒的扩大培养与病毒基因组dsRNA的抽提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IBDV热灭活条件的摸索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胞内dsRNA刺激实验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鸡IFN-α/β预处理DF-1细胞实验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SDS-PAGE和Western-blot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实时荧光定量PCR(qRT-PCR)实验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鸡MDA5基因的克隆、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相关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IBDV基因组dsRNA的生物素标记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dsRNA pulldown实验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 RNA干扰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1 病毒滴度的测定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2 统计学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第80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鸡Ⅰ型干扰素预处理DF-1细胞后显著抑制IBDV的胞内复制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IBDV感染不能诱导DF-1细胞上调表达Ⅰ型干扰素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IBDV病毒蛋白与鸡MAVS不存在共定位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chIFN-α/β预处理增强IBDV感染DF-1细胞后chIFN-β的表达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IBDV基因组dsRNA是一种PAMP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 鸡MDA5的克隆及有效shRNA的筛选和稳定干扰细胞的建立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7 鸡胞内模式识别受体MDA5介导DF-1细胞对IBDV基因组dsRNA的识别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92-95页
    第三章 VP3阻断宿主细胞干扰素-β表达的机制研究第9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摘要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与器材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剂、细胞、毒株和实验动物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2 方法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IFA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半定量RT-PCR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SDS-PAGE和Western-blot分析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病毒蛋白诱导表达系统的构建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pCMV-Flag-VP1~5及VP3突变载体的构建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VP3和VP4的原核表达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IBDV基因组dsRNA的抽提及其生物素标记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VP3和chMDA5竞争结合IBDV基因组dsRNA实验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9 qRT-PCR实验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0 免疫共沉淀实验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1 统计学分析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第101-1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筛选阻断dsRNA诱导chIFN-β表达的IBDV病毒蛋白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构建病毒蛋白VP1~5的诱导表达系统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过表达VPs对胞内dsRNA刺激上调chIFN-β表达的影响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VP3可结合dsRNA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K_(99)R_(102)K_(105)K_(106)共同负责VP3结合dsRNA的功能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 VP3阻断胞内dsRNA诱导的chIFN-β上调表达与其dsRNA结合能力有关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7 VP3与chMDA5竞争结合IBDV基因组dsRNA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8 VP3和chMDA5不存在相互作用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第115-118页
全文总结第118-119页
参考文献第119-137页
第三部分 附录第137-149页
    附录A 全文缩略语第137-140页
    附录B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第140-148页
    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第148-149页
致谢第149页

论文共1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猪圆环病毒2的胞内运输机制研究
下一篇:禽偏肺病毒mRNA甲基转移酶缺陷弱毒疫苗株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