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特种结构论文--抗震动结构、防灾结构论文--耐震、隔震、防爆结构论文

粉质填土屋顶花园减震功能拓展及其简化分析方法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1 绪论第14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引言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常见阻尼器的减震原理及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调谐质量阻尼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调谐液体阻尼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粘滞阻尼器第18页
    1.3 饱和非粘性土液化研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饱和非粘性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粉土动力变形特性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饱和非粘性土液化分析方法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2-24页
2 粉土减震装置的组成及相关减震原理第24-32页
    2.1 粉土减震装置的组成与减震机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粉土减震装置组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减震机理介绍第24-25页
    2.2 调谐类阻尼器减震原理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结构计算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求自振频率与振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结构-调谐类阻尼器相位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无阻尼子结构的调谐减振控制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有阻尼子结构的调谐减振控制第30-3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3 装置减震性能的自由振动试验第32-6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2页
    3.2 饱和粉土制作第32-33页
    3.3 试验方案第3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试验概况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试验步骤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试验工况及试验结果第37-56页
    3.4 试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设有粉土减震装置的结构等效附加阻尼比拟合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试验结论第5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8-60页
4 装置减震性能的中型振动台试验第60-8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0页
    4.2 试验方案第60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验概况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模型设计与安装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测点布置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试验用地震波介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试验工况及顺序第67-69页
    4.3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试验现象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模型动力特性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试验结果汇总第71-72页
    4.4 试验结果曲线与规律分析第72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粉土减震模型试验结果第73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试验结果总结第8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81-82页
5 ANSYS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第82-92页
    5.1 流固耦合简介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流体控制方程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固体控制方程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流固耦合方程第83页
    5.2 单元选取及求解设置第83-84页
    5.3 矩形箱体中粘性流体晃动特性分析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ANSYS流固耦合模态求解方法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材料属性确定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模型建立及求解设置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分析结果第86-88页
    5.4 流体粘性对结构振动的影响分析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单元选取及材料属性确定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模型建立及求解设置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分析结果第89-9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90-92页
6 粉土减震装置在结构中的减震性能分析第92-102页
    6.1 时程分析方法概论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计算模型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动力方程数值解法第93页
    6.2 粉土减震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93-96页
    6.3 工程算例第96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工程概况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地震波加载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结果分析第98-100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7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02-104页
    7.1 主要工作及结论第102页
    7.2 今后研究展望第102-104页
致谢第104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2页
附录第112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重庆某超限高层抗震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建议
下一篇: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公众参与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