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综述 | 第16-29页 |
2.1 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| 第16-19页 |
2.1.1 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6-18页 |
2.1.2 券商互联网金融业务文献综述 | 第18-19页 |
2.2 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及趋势 | 第19-29页 |
2.2.1 国外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历史 | 第19-20页 |
2.2.2 国内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历史 | 第20-22页 |
2.2.3 我国互联网证券发展现状 | 第22-26页 |
2.2.4 我国互联网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 | 第26-29页 |
第3章S券商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| 第29-43页 |
3.1 S券商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| 第29-31页 |
3.1.1 开发网上交易APP | 第29页 |
3.1.2 开展非现场开户业务 | 第29-31页 |
3.1.3 与互联网、银行等公司开展引流合作 | 第31页 |
3.2 S券商竞争对手现状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2.1 转化传统思维布局互联网 | 第32页 |
3.2.2 与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 | 第32页 |
3.2.3 推行服务定价模式 | 第32-33页 |
3.2.4 发挥技术开发优势打造手机交易APP | 第33页 |
3.3 S券商互联网金融业务宏观环境分析— PEST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3.1 政治环境 | 第33-34页 |
3.3.2 经济环境 | 第34页 |
3.3.3 社会环境 | 第34-35页 |
3.3.4 技术环境 | 第35-36页 |
3.4 S券商互联网金融业务微观环境分析— SWOT分析 | 第36-40页 |
3.4.1 S券商互联网业务优势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.2 S券商互联网业务劣势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4.3 S券商互联网业务机会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4.4 S券商互联网业务威胁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5 S券商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3页 |
3.5.1 传统证券盈利思维固化 | 第40-41页 |
3.5.2 产品种类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| 第41页 |
3.5.3 运营推广不足缺乏互联网行业深度合作 | 第41-42页 |
3.5.4 券商金融研发技术有待提高 | 第42页 |
3.5.5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| 第42-43页 |
第4章S券商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措施 | 第43-51页 |
4.1 建立互联网券商体系 | 第43-45页 |
4.1.1 创新能力的获取与创新策略 | 第43-44页 |
4.1.2 组织结构优化 | 第44页 |
4.1.3 依托券商金融业务增强运营能力 | 第44-45页 |
4.2 丰富账户功能及产品体系 | 第45-46页 |
4.2.1 提供多层次理财产品和投资品种 | 第45页 |
4.2.2 提供统一资产视图丰富账户使用场景 | 第45-46页 |
4.3 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 | 第46-48页 |
4.3.1 有效利用互联网潜在客户资源 | 第46-47页 |
4.3.2 进一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 | 第47-48页 |
4.4 发挥IT技术优势建立互联网渠道下的技术平台 | 第48-49页 |
4.4.1 继续发挥原有IT技术优势 | 第48页 |
4.4.2 和新型互联网公司技术合作 | 第48-49页 |
4.5 严格遵守合规并进行风险管理 | 第49-51页 |
4.5.1 按照合规要求规范网上交易 | 第49页 |
4.5.2 建立应急预案进行风险管理 | 第49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