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1.1 主题公园的兴起与蓬勃发展 | 第12页 |
1.1.2 形象助推城市旅游发展 | 第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5 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6-28页 |
2.1 主题公园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2.1.1 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2.1.2 主题公园的测量因子 | 第18页 |
2.1.3 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 | 第18-19页 |
2.2 旅游地形象研究进展 | 第19-25页 |
2.2.1 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2.2.2 国外旅游地形象研究进展 | 第21-23页 |
2.2.3 国内旅游地形象研究进展 | 第23-25页 |
2.3 主题公园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相关研究 | 第25-26页 |
2.4 开封清明上河园相关研究 | 第26-28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28-36页 |
3.1 案例地选择 | 第28-29页 |
3.2 测量指标选取 | 第29-32页 |
3.3 研究假设 | 第32-35页 |
3.3.1 清明上河园与开封文化形象 | 第32-33页 |
3.3.2 清明上河园与开封环境形象 | 第33页 |
3.3.3 清明上河园与开封服务形象 | 第33-34页 |
3.3.4 清明上河园与开封情感形象 | 第34-35页 |
3.4 问卷调查 | 第35-36页 |
3.4.1 问卷整体构成 | 第35页 |
3.4.2 数据获取 | 第35页 |
3.4.3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5-36页 |
4 数据分析 | 第36-51页 |
4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1.1 受访游客的基本资料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1.2 受访游客的行为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2 因子分析 | 第38-43页 |
4.2.1 清明上河园的因子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.2 开封旅游地形象的因子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3 相关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4 回归分析 | 第44-51页 |
4.4.1 清明上河园与开封旅游地形象的回归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4.2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| 第47-51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51-56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51-52页 |
5.2 相关建议 | 第52-54页 |
5.2.1 突出鲜明的“宋文化”主题,深度挖掘“宋文化”内涵 | 第52-53页 |
5.2.2 营造优质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环境 | 第53页 |
5.2.3 提高服务质量,改善基础设施 | 第53-54页 |
5.2.4 重视清明上河园的品牌营销,推进品牌拓展 | 第54页 |
5.3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5.3.1 研究不足 | 第54-55页 |
5.3.2 研究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