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安全保密论文

基于DBN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Android应用程序检测分析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静态分析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动态分析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机器学习分析方法第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的难点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难点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本文组织结构第18-20页
第2章 Android系统结构及检测技术分析第20-30页
    2.1 Android体系结构分析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Android系统架构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Android应用程序安装包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Dalvik虚拟机与Smali语言第23-24页
    2.2 Android安全机制及安全威胁分析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沙盒机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权限机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签名机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Android安全威胁第26-27页
    2.3 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技术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静态检测技术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动态检测技术第28-2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基于DBN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系统第30-49页
    3.1 Android特征分析及原始特征空间向量构建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前言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权限集分析及约束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API集分析及约束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动态特征集分析与约束第35-36页
    3.2 基于DBN的Android恶意程序识别模型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BP神经网络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受限玻尔兹曼机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DBN的Android恶意程序识别模型(DAODB)第43-44页
    3.3 基于DAODB模型的Android恶意程序分层检测系统(AMDOD)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系统的设计思路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系统的执行流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系统的总体框架第46-4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7-49页
第4章 验证基于DAODB模型的Android应用程序分类器第49-54页
    4.1 实验样本数据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正常样本集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恶意样本集第49-50页
    4.2 实验数据预处理第50页
    4.3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验评估指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DAODB模型的验证及比较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比较不同原始特征空间向量的DAODB模型第52-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4-55页
    5.1 本文优点与不足第5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7页
致谢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函数动态调用关系的缺陷定位研究
下一篇:基于指数增长模型与最小二乘法的软件安全缺陷发现模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