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配偶权的概述 | 第11-17页 |
(一)配偶权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(二)配偶权的特征 | 第12页 |
(三)配偶权的性质分析 | 第12-14页 |
1、配偶权的私权性质 | 第12-13页 |
2、配偶权的双重属性 | 第13页 |
3、配偶权的专属性 | 第13-14页 |
(四)配偶权的历史渊源 | 第14-17页 |
1、西方国家配偶权的演进 | 第14-15页 |
2、中国配偶权的演进 | 第15-17页 |
二、配偶权的内容 | 第17-22页 |
(一)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 | 第17页 |
(二)夫妻同居权 | 第17-18页 |
(三)夫妻扶养权 | 第18-19页 |
(四)夫妻生育权 | 第19页 |
(五)夫妻间要求对方忠实的权利 | 第19-20页 |
(六)夫妻姓氏权 | 第20页 |
(七)住所决定权 | 第20-22页 |
三、我国有关配偶权的现状及其分析 | 第22-27页 |
(一)我国有关配偶权的现状 | 第22页 |
(二)我国对是否建立配偶权制度的争论 | 第22-24页 |
1、赞成建立配偶权制度的观点 | 第22-23页 |
2、反对建立配偶权制度的观点 | 第23页 |
3、是否建立配偶权制度之我见 | 第23-24页 |
(三)我国配偶权保护立法上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7页 |
1、没有明确指出配偶权的属性 | 第24-25页 |
2、配偶权内容规定不够全面具体 | 第25页 |
3、配偶间侵权缺乏必要救济措施 | 第25-27页 |
四、国外配偶权保护问题的评析及借鉴 | 第27-31页 |
(一)国外配偶权评析 | 第27-30页 |
1、大陆法系配偶权的立法 | 第27-29页 |
2、英美法系配偶权的立法 | 第29页 |
3、两大法系立法的异同 | 第29-30页 |
(二)对我国配偶权立法的借鉴 | 第30-31页 |
五、建立我国配偶权保护制度的相关建议 | 第31-41页 |
(一)明确全面具体的配偶权内容 | 第31-35页 |
1、配偶权内容法定 | 第31页 |
2、家事代理权范围界定 | 第31-33页 |
3、处理同居义务与性自主权的矛盾 | 第33-34页 |
4、对忠实义务法定的审视 | 第34页 |
5、构建配偶生育权,规制婚外生育 | 第34-35页 |
(二)明确配偶权及其属性,规定第三人侵权的民事责任 | 第35-38页 |
1、第三者侵犯配偶权的行为表现 | 第36页 |
2、建立第三者侵犯配偶权的法律责任的建议 | 第36-38页 |
(三)完善配偶间侵权的法律救济 | 第38-41页 |
1、建立婚内过错赔偿制度 | 第38页 |
2、拓展损害赔偿的范围 | 第38-39页 |
3、明确规定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