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理论与分析论文--负荷分析论文--系统中能量损失的降低及无功功率的补偿论文

基于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的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1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风能在全球的发展概况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主动配电网的提出和发展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配网智能化通信和IEC 61850 标准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的无功优化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4页
2 直驱机组基本结构、运行原理及变流器控制策略第14-34页
    2.1 直驱机组基本结构、原理第14-15页
    2.2 直驱风机机械系统模型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空气动力学模型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传动轴系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2.3 直驱风机机电模型第19-21页
    2.4 全功率背靠背整流器拓扑结构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不可控整流器加晶闸管逆变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不可控整流器加PWM电压源型逆变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不可控整流器加DC/DC升压加PWM电压源型逆变器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双电压源型PWM换流器第23页
    2.5 基于网侧逆变器结构特性及控制策略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网侧逆变器数学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第24-26页
    2.6 直驱机组对主动配电网的无功功率支持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网侧换流器的控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机侧换流器的控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电网正常直驱永磁风机的支持情况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电压跌落直驱永磁风机的支持情况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5 直驱永磁风机的无功补偿模式第32-33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3 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计算基础第34-41页
    3.1 含DG的配网潮流计算研究第34页
    3.2 配电网常用潮流计算方法比较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牛顿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Zbus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回路阻抗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前推回代法第37-38页
    3.3 考虑直驱机组的主动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4 主动配电网无功控制策略第41-54页
    4.1 主动配电网无功控制策略研究第41页
    4.2 基于DMS的ADN无功集中控制第41-43页
    4.3 基于区域自治的ADN无功分散式控制第43-45页
    4.4 基于分层协调的ADN无功优化控制第45-47页
    4.5 三种ADN无功控制策略比较第47-48页
    4.6 仿真对比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仿真计算的条件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仿真算例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结果分析第52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52-54页
5 基于IEC 61850的ADN无功分层协调监控系统第54-61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4页
    5.2 ADN无功分层协调监控系统三层结构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ADN能量监控系统与分布式无功监控层之间的通信要求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分布式无功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要求第55-56页
    5.3 基于IEC 61850的监控控制服务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MMS监控服务模型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GOOSE控制网服务模型第56页
    5.4 DER无功监控终端建模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信息交互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工程配置与维护第58-5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9-61页
总结和展望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本人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低夜温对两种类型番茄幼苗生长及理化指标的影响
下一篇:不同颜色的毛木耳菌株生长发育过程及胞外酶活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