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4页 |
第二章 IL-6 在感染性骨不连中的诊断价值 | 第14-21页 |
第一节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第二节 资料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2.1 一般资料 | 第14页 |
2.2.2 纳入排除标准 | 第14页 |
2.2.3 资料整理内容 | 第14-15页 |
2.2.4 标本采集方法 | 第15页 |
2.2.5 统计方法 | 第15页 |
第三节 研究结果 | 第15-19页 |
第四节 讨论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大鼠骨折术后内植物相关感染模型的构建 | 第21-37页 |
第一节 研究目的 | 第21页 |
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| 第21-28页 |
3.2.1 主要试剂和耗材 | 第21-22页 |
3.2.2 仪器和设备 | 第22页 |
3.2.3 菌株活化、菌液制备 | 第22-23页 |
3.2.4 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23页 |
3.2.5 手术方法 | 第23-24页 |
3.2.6 观察指标 | 第24-28页 |
3.2.7 统计学分析 | 第28页 |
第三节 研究结果 | 第28-34页 |
3.3.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| 第28页 |
3.3.2 大体观察 | 第28-30页 |
3.3.3 X线片观察 | 第30-31页 |
3.3.4 Micro-CT及三维重建结果对比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3.5 组织学检查结果 | 第33页 |
3.3.6 内固定物及骨组织细菌培养结果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讨论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IL-6 在大鼠骨感染模型中的变化特点 | 第37-45页 |
第一节 研究目的 | 第37页 |
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| 第37-40页 |
4.2.1 主要试剂和耗材 | 第37页 |
4.2.2 仪器和设备 | 第37-38页 |
4.2.3 标本采集和处理 | 第38-39页 |
4.2.4 白介素 6(IL-6)检测方法 | 第39-40页 |
4.2.5 统计学分析 | 第40页 |
第三节 研究结果 | 第40-43页 |
4.3.1 血常规非炎性指标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.2 WBC、IL-6 急性期评价 | 第41页 |
4.3.3 WBC、IL-6 慢性期评价 | 第41-43页 |
第四节 讨论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1页 |
附录 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进展 | 第51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