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4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14-24页 |
1. 材料 | 第14-15页 |
1.1 主要材料和试剂 | 第14-15页 |
1.2 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15页 |
1.3 实验动物及器械 | 第15页 |
2. 试验方法 | 第15-24页 |
2.1. GFOGER改性的包裹了负载BMP-2 微球的SF/nHAP复合支架的制备 | 第15-19页 |
2.1.1. 准备SF溶液 | 第15-16页 |
2.1.2. 制备SF微球 | 第16页 |
2.1.3. 制备GFOGER改性的负载BMP-2 的复合支架 | 第16-19页 |
2.2.支架和微球的表征 | 第19页 |
2.2.1.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支架组成结构 | 第19页 |
2.2.2.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和支架微观形态和结构 | 第19页 |
2.2.3.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检测GFOGER的固定情况 | 第19页 |
2.3. BMP-2 的释放测试和GFOGER载药量测定 | 第19-20页 |
2.4. 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和增殖试验 | 第20页 |
2.5. 细胞迁移实验 | 第20页 |
2.6. 体外成骨实验 | 第20-22页 |
2.6.1. 碱性磷酸酶(ALP)活性检测 | 第21页 |
2.6.2. 钙含量检测 | 第21页 |
2.6.3. 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 | 第21-22页 |
2.7. 体内成骨实验 | 第22-23页 |
2.7.1. 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| 第22页 |
2.7.2. Micro-CT扫描分析SD大鼠颅骨标本 | 第22-23页 |
2.7.3. SD大鼠颅骨标本的组织学分析 | 第23页 |
2.8. 统计学分析 | 第23-24页 |
结果 | 第24-32页 |
1. 支架及微球的表征 | 第24-25页 |
1.1. 微球和支架的扫描电镜检测 | 第24-25页 |
1.2.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25页 |
1.3.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| 第25页 |
2. BMP-2 的释放测定 | 第25-26页 |
3. 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和增殖试验 | 第26页 |
4. 细胞迁移实验 | 第26-27页 |
5. 体外成骨实验 | 第27-29页 |
5.1. 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检测 | 第27-28页 |
5.2. 成骨相关基因测定 | 第28-29页 |
6. 体内成骨实验 | 第29-32页 |
6.1. SD大鼠颅骨标本的Micro-CT扫描和重建分析检测 | 第29页 |
6.2. SD大鼠颅骨标本的组织学分析 | 第29-32页 |
讨论 | 第32-36页 |
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4页 |
综述 | 第44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7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57-58页 |
硕士研究生期间完成文章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