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一、寻衅滋事罪的存在价值与司法困境 | 第12-16页 |
(一)寻衅滋事罪的口袋化倾向 | 第12-13页 |
(二)寻衅滋事罪废止论及其批驳 | 第13-14页 |
(三)司法困境 | 第14-16页 |
二、寻衅滋事罪的行为类型及适用 | 第16-31页 |
(一)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 | 第16-20页 |
1.关于“随意殴打”的理解 | 第16-19页 |
2.关于“情节恶劣”的认定 | 第19-20页 |
(二)追逐、拦截、辱骂、恐吓型寻衅滋事罪 | 第20-23页 |
1.关于“追逐、拦截、辱骂、恐吓”的理解 | 第20-21页 |
2.关于“情节恶劣”的认定 | 第21-22页 |
3.寻衅滋事罪与强制猥亵、侮辱罪的区分 | 第22-23页 |
(三)强拿硬要、任意毁损、占用型寻衅滋事罪 | 第23-28页 |
1.关于“强拿硬要”、“任意损毁”的理解 | 第23-25页 |
2.关于“情节严重”的认定 | 第25-26页 |
3.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的区分 | 第26-28页 |
(四)起哄闹事型寻衅滋事罪 | 第28-31页 |
1.关于“公共场所”、“起哄闹事”的理解 | 第28-29页 |
2.“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”的认定 | 第29-31页 |
三、寻衅滋事罪的主观动机 | 第31-34页 |
(一)寻衅滋事罪中主观动机之必要性探讨 | 第31-32页 |
(二)寻衅滋事罪动机要素的合理定位 | 第32-34页 |
四、网络环境下寻衅滋事罪的新问题 | 第34-40页 |
(一)“网络寻衅滋事”的界定 | 第34页 |
(二)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视域下的网络寻衅滋事罪 | 第34-35页 |
(三)网络空间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| 第35-40页 |
1.寻衅滋事罪视野下的“虚假信息” | 第36-37页 |
2.网络空间是否属于公共场所 | 第37-38页 |
3.网络寻衅滋事罪中“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”的确定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