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引言第9-11页
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法考察第11-20页
    1.1 我国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沿革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《刑法修正案(五)》增设对信用卡信息的保护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《刑法修正案(七)》增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全面完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域外有关组织及国家(地区)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概况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际组织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英美法系国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大陆法系国家(地区)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评议第19-20页
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特征第20-34页
    2.1 本罪客体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单一客体说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复合客体说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本文的观点第22-23页
    2.2 本罪客观方面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犯罪对象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危害行为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情节严重第29-30页
    2.3 本罪主体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特殊主体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一般主体第31页
    2.4 本罪主观方面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认识因素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意志因素第32-34页
3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认定第34-41页
    3.1 对“情节严重”的解释——从罪与非罪的界限角度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我国其他犯罪的一些借鉴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学者的观点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司法实践的结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评议第37页
    3.2 本罪罪数问题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构成一罪的情形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构成数罪的情形第40-41页
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完善建议第41-46页
    4.1 对“情节严重”进一步细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特殊行为方式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情节严重“量”的要求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应有不同的要求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对受过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入罪要求第42页
    4.2 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健全前置性法律规范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协调相关立法规定第43-44页
    4.3 建议增设“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罪”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增设“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罪”的必要性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增设“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罪”的构想第44-46页
结论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在学研究成果第49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预备行为实行化研究
下一篇:数额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