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

我国当代公民人格及其转型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t第4页
1 绪论第7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、目的、意义第7-8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现状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第10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2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公民人格及其相关概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我国当代公民人格的历史生成和现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我国公民人格的转型路径及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重点、难点、创新点第13-15页
2 公民人格及其相关概念第15-23页
    2.1 人格第15-17页
    2.2 公民人格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公民人格的界定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公民人格与相关概念的甄别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公民人格与思想政治教育第19-20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0-23页
3 我国当代公民人格的历史生成第23-29页
    3.1 我国当代公民人格的历史生成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新中国成立后的公民人格发育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政治泛化下的公民人格缺失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改革开放后公民人格的复兴第25-26页
    3.2 本章小结第26-29页
4 我国当代公民人格的生成现状第29-35页
    4.1 公民人格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经济的迅猛发展奠定了根本性基础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社会结构、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文化精神的不断提炼锻造了转型之魂第30-31页
    4.2 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人格问题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大国形象与人格问题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我国当代人格问题产生原因第32-34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5 我国当代公民人格的转型路径与意义第35-45页
    5.1 我国公民人格转型的取向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开放型人格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自主型人格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多维型人格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法律型人格第36页
    5.2 我国当代公民人格转型的路径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力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有效变革与利用传统人格因素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系统运用公民教育、政治社会化等手段第40页
    5.3 我国当代公民人格转型的意义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引领并促进人的现代化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反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升级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推进全面法治中国建设第4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43-45页
6 结语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3页
致谢第53-55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级评分的多维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研究
下一篇: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艺考生学业勤奋影响及其干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