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9页 |
摘要 | 第9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相关概念 | 第10-12页 |
1.2.1 山地 | 第10-11页 |
1.2.2 风景园林概念中的山地 | 第11页 |
1.2.3 城市公园 | 第11-12页 |
1.3 相关理论 | 第12-13页 |
1.3.1“山水城市”理论 | 第12页 |
1.3.2 园林美学理论 | 第12页 |
1.3.3 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12-13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1.4.1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3页 |
1.4.2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5 城市山地公园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1.5.1 城市性 | 第15页 |
1.5.2 生态性 | 第15-16页 |
1.5.3 文化性 | 第16页 |
1.6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内容 | 第16-21页 |
1.6.1 山地公园自然景观要素 | 第16-19页 |
1.6.2 山地公园人工景观要素 | 第19-21页 |
2 引言 | 第21-24页 |
2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2页 |
2.1.1 研究目的 | 第21页 |
2.1.2 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2.2 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3.1 文献查阅 | 第22页 |
2.3.2 实地调查 | 第22-23页 |
2.3.3 比较分析与归纳演绎法 | 第23页 |
2.4 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3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| 第24-32页 |
3.1 国外相关案例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1.1 日本本乡富士山公园 | 第24-26页 |
3.1.2 挪威特洛斯蒂格国家旅游线路 | 第26-27页 |
3.2 国内相关案例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2.1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| 第27-30页 |
3.2.2 重庆海棠公园 | 第30-32页 |
4 信阳羊山公园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| 第32-45页 |
4.1 项目背景 | 第32页 |
4.1.1 信阳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| 第32页 |
4.1.2 社会生活理念升华——低碳生活、绿色出游盛行 | 第32页 |
4.2 区域概况 | 第32-39页 |
4.2.1 地理位置 | 第32-33页 |
4.2.2 城市概况 | 第33-34页 |
4.2.3 旅游分析 | 第34-37页 |
4.2.4 上位规划 | 第37-39页 |
4.3 现状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3.1 场地现状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3.2 周边交通现状分析 | 第40页 |
4.3.3 周边用地现状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.4 植物现状分析 | 第41页 |
4.3.5 水资源现状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4 项目SOWT分析 | 第42-45页 |
4.4.1 优势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4.2 劣势分析 | 第43页 |
4.4.3 机遇分析 | 第43页 |
4.4.4 挑战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4.5 解决方法 | 第44-45页 |
5 信阳羊山公园规划设计 | 第45-79页 |
5.1 项目定位和目标 | 第45页 |
5.1.1 项目定位 | 第45页 |
5.1.2 规划目标 | 第45页 |
5.2 规划依据 | 第45-46页 |
5.3 规划范围 | 第46页 |
5.4 设计原则和理念 | 第46-49页 |
5.4.1 设计原则 | 第46-48页 |
5.4.2 设计理念 | 第48-49页 |
5.5 项目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 | 第49-51页 |
5.5.1 项目总体规划 | 第49页 |
5.5.2 空间布局 | 第49-51页 |
5.5.3 空间及视线分析 | 第51页 |
5.6 功能分区 | 第51-67页 |
5.6.1 登高揽胜区 | 第53-55页 |
5.6.2 生态保育区 | 第55页 |
5.6.3 山林文化区 | 第55-56页 |
5.6.4 山林野趣区 | 第56-59页 |
5.6.5 娱乐体验区 | 第59-61页 |
5.6.6 休闲健身区 | 第61-63页 |
5.6.7 滨水游览区 | 第63-67页 |
5.7 专项设施规划 | 第67-79页 |
5.7.1 道路规划 | 第67-69页 |
5.7.2 驳岸设计 | 第69页 |
5.7.3 植物种植设计 | 第69-74页 |
5.7.4 照明规划 | 第74-76页 |
5.7.5 停车场的设置 | 第76-77页 |
5.7.6 服务设施规划 | 第77-78页 |
5.7.7 经济技术指标 | 第78-7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0页 |
6.1 结论 | 第79页 |
6.2 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