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2 压水堆核电厂的蒸汽爆炸过程 | 第17-19页 |
1.3 FCI 条件下膜态沸腾热流体动力学模型 | 第19-21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1-27页 |
1.4.1 理论研究 | 第21-23页 |
1.4.2 蒸汽爆炸的实验研究 | 第23-27页 |
1.5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1.5.1 本文研究目的 | 第27页 |
1.5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1.5.3 本文章节安排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低温熔融金属蒸汽爆炸实验装置设计研究 | 第29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29页 |
2.2 实验设计 | 第29-36页 |
2.2.1 总体实验装置 | 第29-31页 |
2.2.2 低温电阻炉 | 第31-34页 |
2.2.3 实验水箱 | 第34页 |
2.2.4 照明仪器 | 第34-35页 |
2.2.5 实验监测系统 | 第35-36页 |
2.3 实验方案 | 第36-38页 |
2.3.1 柱状熔融金属碎化实验 | 第36-37页 |
2.3.2 蒸汽爆炸实验 | 第37-38页 |
2.3.3 单颗粒熔融液滴碎化实验 | 第38页 |
2.4 实验材料 | 第38-39页 |
2.5 实验步骤 | 第3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低温熔融金属坠落冷却剂过程实验研究 | 第40-85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初混合阶段熔融金属液柱碎裂实验研究 | 第40-53页 |
3.2.1 熔融金属温度对液柱碎裂影响实验研究 | 第40-44页 |
3.2.2 冷却剂过冷度对液柱碎裂影响实验研究 | 第44-48页 |
3.2.3 熔融物初始入水速度对液柱碎裂影响实验研究 | 第48-50页 |
3.2.4 熔融物初始入水液柱直径对液柱碎裂影响实验研究 | 第50-53页 |
3.2.5 冷却剂粘度对碎裂的影响 | 第53页 |
3.2.6 不可冷凝气体对碎裂的影响 | 第53页 |
3.3 熔融金属液柱蒸汽爆炸实验研究 | 第53-71页 |
3.3.1 金属温度对熔融金属液柱蒸汽爆炸影响实验研究 | 第53-62页 |
3.3.2 冷却剂过冷度对熔融金属液柱蒸汽爆炸影响实验研究 | 第62-66页 |
3.2.3 熔融物液柱直径对液柱蒸汽爆炸影响实验研究 | 第66-71页 |
3.4 熔融金属液滴碎裂及蒸汽爆炸实验 | 第71-81页 |
3.4.1 熔融金属温度对液滴蒸汽爆炸影响实验研究 | 第71-76页 |
3.4.2 冷却剂过冷度对液滴蒸汽爆炸影响实验研究 | 第76-79页 |
3.4.3 熔融液滴始入水速度对液滴蒸汽爆炸影响实验研究 | 第79-81页 |
3.5 实验改进方向 | 第81页 |
3.6 误差分析 | 第81-83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四章 熔融金属在冷却剂中的碎裂分析 | 第85-91页 |
4.1 引言 | 第85页 |
4.2 碎裂理论 | 第85-88页 |
4.2.1 整体加速度(global acceleration) | 第86-87页 |
4.2.2 局部加速度(local acceleration) | 第87-88页 |
4.3 碎裂理论在实验中的应用 | 第88-90页 |
4.3.1 熔融金属温度对碎裂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4.3.2 冷却剂温度对碎裂的影响 | 第89-90页 |
4.3.3 熔融金属初速度对碎裂的影响 | 第9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五章 低温熔融金属蒸汽爆炸的机理分析 | 第91-99页 |
5.1 引言 | 第91页 |
5.2 热扩散系数对蒸汽爆炸的影响 | 第91-94页 |
5.3 熔融金属温度对蒸汽爆炸的影响 | 第94页 |
5.4 激发(Triggering)对蒸汽爆炸的影响 | 第94-96页 |
5.5 冷却剂温度对蒸汽爆炸的影响 | 第96-97页 |
5.6 讨论 | 第97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97-99页 |
第六章 熔融金属液柱碎裂前传热分析 | 第99-113页 |
6.1 引言 | 第99页 |
6.2 模型假设 | 第99-100页 |
6.3 控制方程 | 第100-108页 |
6.3.1 传热方程 | 第100-106页 |
6.3.2 蒸汽产生量 | 第106-107页 |
6.3.3 蒸汽汽膜长度公式 | 第107-108页 |
6.4 理论值与实验结果比较 | 第108-112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第七章 熔融金属与水作用的压力波数学模型 | 第113-125页 |
7.1 模型建立 | 第113-114页 |
7.2 多组分混合物物性参数计算 | 第114-116页 |
7.3 热力学平衡的条件 | 第116-119页 |
7.4 热力学方程中各参数的表达式 | 第119-120页 |
7.4.1 系统中的气体状态变化 | 第119页 |
7.4.2 熔融金属的物性参数 | 第119-120页 |
7.5 问题的求解 | 第120-122页 |
7.6 计算结果 | 第122-124页 |
7.7 本章小结 | 第124-125页 |
第八章 全文总结 | 第125-128页 |
8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125-126页 |
8.1.1 实验研究 | 第125-126页 |
8.1.2 理论模型 | 第126页 |
8.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26-127页 |
8.3 研究展望 | 第127-1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8-138页 |
致谢 | 第138-13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9-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