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一、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0-15页 |
| (一) 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 | 第10-13页 |
| (二) 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 | 第13-15页 |
| 二、共同危险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别 | 第15-18页 |
| (一) 共同侵权行为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| (二) 共同危险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别 | 第16-18页 |
| 三、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的历史演变 | 第18-21页 |
| (一) 共同危险行为制度在国外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8-20页 |
| (二) 我国关于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的规定 | 第20-21页 |
| 四、共同危险行为责任的归责基础 | 第21-26页 |
| 五、共同危险行为责任的构成要件 | 第26-34页 |
| (一) 共同危险行为的主观方面 | 第26-28页 |
| 1. 非实际致害人是否有过错 | 第26-27页 |
| 2. 实际致害人的过错内容 | 第27页 |
| 3. 危险人之间有无意思联络 | 第27-28页 |
| (二) 共同危险行为的客观方面 | 第28-31页 |
| 1. 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要具有共同的一体性 | 第29-31页 |
| 2. 共同危险行为中危险行为本身在造成实际损害时是否都已实际存在 | 第31页 |
| 3. 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特定的指向 | 第31页 |
| (三) 共同危险行为的因果关系 | 第31-33页 |
| 1. 是择一的因果关系还是累积的因果关系 | 第31-32页 |
| 2. 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还是推定的因果关系 | 第32-33页 |
| (四) 共同危险行为的损害结果 | 第33-34页 |
| 六、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承担 | 第34-36页 |
| (一) 对受害人的责任 | 第34-35页 |
| (二) 共同危险行为人之间的责任分担 | 第35-36页 |
| 七、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事由 | 第36-38页 |
| 结论 | 第38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| 发表文章目录 | 第42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
| 个人简况 | 第44-45页 |
| 承诺书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