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引言 | 第10-11页 |
1.2 有机发光二极管 | 第11-16页 |
1.2.1 有机发光二级管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2.2 主体发光材料 | 第12-14页 |
1.2.3 电子传输层材料在 OLED 器件中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2.4 空穴传输层材料在 OLED 器件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3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| 第16-17页 |
1.3.1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3.2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 | 第17页 |
1.4 有机光伏器件 | 第17-19页 |
1.4.1 有机光伏器件的结构 | 第18页 |
1.4.2 用于有机光伏器件的聚合物材料 | 第18-19页 |
1.5 有机共轭分子在分子识别方面的应用 | 第19-21页 |
1.5.1 阴离子与识别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 | 第19-20页 |
1.5.2 三氟化硼络合物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1.6 研究目的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含有吡嗪单元的梯形共轭分子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3-31页 |
2.1 引言 | 第23页 |
2.2 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23-25页 |
2.2.1 实验仪器 | 第23-24页 |
2.2.2 实验试剂 | 第24-25页 |
2.3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 | 第25-28页 |
2.4 化合物 10 和 11 的结构、热稳定性和光谱性质 | 第28-30页 |
2.4.1 化合物 10 和 11 的热稳定性 | 第29页 |
2.4.2 化合物 10 和 11 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 | 第29-30页 |
2.5 结论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含有扭曲结构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| 第31-39页 |
3.1 引言 | 第31页 |
3.2 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31-33页 |
3.2.1 实验仪器 | 第31-32页 |
3.2.2 实验试剂 | 第32-33页 |
3.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| 第33-37页 |
3.4 化合物的光学性质及电化学测试 | 第37-38页 |
3.4.1 化合物的电化学测试 | 第37页 |
3.4.2 目标化合物的光谱性质 | 第37-38页 |
3.5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靛蓝衍生物的合成及对氟离子的识别检测 | 第39-46页 |
4.1 引言 | 第39页 |
4.2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39-40页 |
4.2.1 实验仪器 | 第39-40页 |
4.2.2 实验试剂 | 第40页 |
4.3 化合物 23 的合成 | 第40-41页 |
4.4 化合物 23 的空间结构及热稳定性 | 第41-42页 |
4.4.1 化合物 23 的晶体结构 | 第41-42页 |
4.4.2 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| 第42页 |
4.5 化合物 23 对氟离子的识别以及作用方式 | 第42-44页 |
4.5.1 氟离子加入到 23 后紫外吸收光谱变化 | 第42-43页 |
4.5.2 络合常数的计算 | 第43页 |
4.5.3 化合物 23 与氟离子可能作用机理 | 第43-44页 |
4.5.4 化合物 23 对氟离子的专一性识别验证 | 第44页 |
4.6 小结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6页 |